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49章 師生-《1980我的文藝時代》


    第(3/3)頁

    曹禺道:“融會貫通。”

    林為民撓了撓頭,這個“融會貫通”恐怕比“倒背如流”還要難吧?

    又交流了一會兒,聽林為民說起他搞了一篇推理小說投到米國的雜志上,曹禺皺起了眉頭。

    “寫作還是要專心,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棒子。”

    “老師,這個我倒是知道,就是想賺點外快。”

    曹禺橫了他一眼,“你啊,從第一回見面就看出你這個功利心。”

    “您這么說就冤枉我了,別人什么條件,我什么條件啊?小孩沒娘,說來話長……”

    被曹禺訓了一句,林為民立馬就要拉開架勢訴說革命家底,憶苦思甜。

    他的情況曹禺早就清楚了,揮手打斷他,“好了,不要嬉皮笑臉的。”

    林為民立馬噤聲,別看他平時吊兒郎當的,但對于師道尊嚴這種原則性問題還是不敢觸碰的。

    “不是不讓你搞這些東西,而是怕你分心。你現在年紀還小,不懂得創作精力的寶貴……”說到這里,曹禺的眼神中流露出幾分悵然,仿佛在眺望遠去的時光。

    曹禺是年少成名的典范,23歲時便寫出《雷雨》這樣的曠世名作。

    25歲,作《日出》。

    26歲,作《原野》。

    30歲,作《燕京人》。

    “牛逼”這個詞用在他身上都是貶低他,稱他一句“中國現代話劇史上第一人”,當之無愧。

    可就是這樣一位青年時代經典迭出的牛人,卻在39歲以后陷入才思枯竭的循環,被評論界認為江郎才盡。

    從39歲到去世,47年間他再也沒能寫出一部自己滿意而外界也公認立得住的作品。

    哪怕是到臨死前,他也在吶喊:“我要寫出一個大東西才死,不然我不干。”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