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茶館》-《1980我的文藝時代》
第(2/3)頁
就很神奇,一個導演居然搶了演員的飯碗,只能說是天賦異稟。
聊起天來,林為民才知道,路遙和吳天明是老鄉,早些年就已經認識了。
吳天明現在正在籌拍電影《親緣》,講的是因為戰亂一對父女與親人分別三十年后相見的故事,林為民沒什么印象。
當吳天明得知林為民就是《潛伏》的作者,他頓時來了興趣,這小說雖然才出了不長時間,但在讀者中引起的影響卻并不小,國內已經很長時間沒有這么優秀的諜戰題材小說出現了。
其實諜戰題材小說在建國初期曾一度產生過不少高口碑的作品,但后來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連《林海雪原》這樣的作品都成了禁忌,所以近些年諜戰方面的題材逐漸減少。直到這幾年風波過去,這個題材才算是解禁。
吳天明是看過《潛伏》的小說的,不光看過,對小說還非常之喜歡。
在看的時候他就覺得,這篇小說文字極具畫面感,節奏緊湊明快,矛盾沖突劇烈,仿佛天生就是為影視化準備的。
“兄弟,有想過把你的小說改編成電影嗎?”吳天明用充滿誘惑力的口吻問道。
那一刻,林為民覺得這個光頭大佬比自己更有當神棍的潛力。
“老哥你說笑了,《潛伏》要想拍好,電影的篇幅恐怕不夠。”
吳天明想過林為民會同意或者拒絕,但沒想到他的思路如此清晰,連這種事都考慮到了。
“老弟有見識,《潛伏》的篇幅雖然不長,但節奏太過緊湊,要處理的信息太多,要想在電影的篇幅內把它拍好確實不容易。”
他表情充滿了遺憾,但也明白林為民說的是個致命的問題。
之后,吳天明便再沒有說過這個話題,轉而聊起別的。
一頓招待,賓主盡歡。
林為民跟路遙喝的迷迷瞪瞪,搭著膀子回到了朝內大街166號,翌日起床頭疼的厲害。
路遙改他的稿子,古樺也在趕稿子,林為民閑的蛋疼,想到了曹禺給他的那幾張門票,正巧就有今天的場次。
傍晚時分,林為民騎著自行車來到首都劇場,這里1956年便成為人藝的所屬演出場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