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白米斜街這個名字源于明朝,早年因有一座白米寺,因此得名白米斜街,屬日忠坊,后來沿用至今。跟燕京城正南正北、橫平豎直的棋盤布局不同,煙袋斜街是一條類似于S型的胡同,全長三百多米。 這里曾經住過晚晴名臣張之洞和末代皇妃文繡,除此之外還有不少晚晴、民國時的名人住過這里。 這也造成了白米斜街這里的四合院不僅氣派,而且保持的相當完好。 跟周圍動輒兩進、三進的宅子相比,林為民家一進的宅子略顯寒酸,但這恰好符合他的需求。 他就自己一個人,住三進的大宅子,不怕晚上鬧鬼嗎? 小院很精致,保持的也相當完好,但林為民既然要住,肯定要重新裝修一番。 臘月初八,對中國人來說以為著年的開始,林為民今天有點忙,他聯絡了幾個工人師傅到小院這。 師傅們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對小院的廁所進行改造,燕京的冬天溫度不比林為民老家那邊高多少,他可不希望花了五千塊買了房子,上個廁所還得凍屁|股。 小院原本是有廁所的,包括下水系統也有,都是清朝的,只不過沒有放在屋子里,這次林為民就打算把廁所挪到正房的屋子里。 上水已經解決了,76年燕京市就做到了自來水入戶,林為民家因為是獨門獨院一個人獨享一個水龍頭,非常方便。 想讓廁所進屋,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得有蹲便器或者坐便器,另一個就是自來水進屋的管道。 林為民找來的師傅提出的這兩個問題,是需要林為民解決的。 李光復知道林為民今天找人準備拾掇拾掇小院,特意趕了過來,一聽師傅的要求,直接拍著胸脯說他能搞定。 他又問林為民院里還有沒有別的地方需要動,正好一起解決。 林為民便將他對小院的改造計劃說了一遍,他給院內的屋子做了功能分類。 三間正房當中,正當中的一間做會客用的客廳,西側正房是他的臥室,東側正房則改造成衛生間和盥洗室。 西側正房要跟西側廂房打通,挨著正房的那一間做成書房,屋子朝東,白天陽光正好,適合工作。另一間改成客臥,東側廂房則改成廚房和餐廳。 院子里的茅廁和煤棚以后就拆了,省的礙眼。門口的那三間倒座房正好可以當成雜物間來用。 李光復聽的直牙疼,林老師這個動作有點大啊! 不光動作大,而且浪費。 好歹也是十間房的院子,讓他這么一安排,感覺也就勉強住個一家五口人。 當李光復提出自己的質疑,林為民低頭瞅了瞅自己這一百多斤肉。 李光復瞬間理解了他的意思。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