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林為民苦笑,“您別說了,我寫!” 萬先生臉上露出探究之色,“能寫嗎?可千萬別勉強。” “能。能給人藝寫劇本,那是我的榮幸。” 老先生滿意的點點頭,“那就辛苦你了。” “都是應該的。” 林為民心中思想,給人藝寫劇本確實不跌份,不光不跌份,還很有面子。雖說這個投入產出比有點少,但畢竟有老師的面子在。 再說了,寫劇本也不耽誤他發表小說,就是耗費點精力。 沖著老師張口,他也不可能拒絕。 “嘭!” “棒!” 在林為民幾人聊天的時候,外面的鞭炮聲逐漸多了起來。 這年頭還沒有禁止煙花爆竹的說法,有了這煙花爆竹的襯托,年味兒便出來了。 快到八點的時候,萬芳打開了家里的電視機。 萬先生家的電視機是燕京牌,12吋,打開了電視機萬芳播到了中央電視臺。 “春節大聯歡快開始了!”萬芳說道。 春節大聯歡? 林為民猜想萬芳指的應該是迎春晚會,《春節大聯歡》是老百姓這么多年的叫法。 萬芳說的是從56年就開始由文化部主辦、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拍攝出品的《春節大聯歡》。 后世人們光知道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是從83年開始舉辦的,但很少有人知道在83年之前人們是如何通過電視節目歡度春節的。 自1956年春節就開始出品的《春節大聯歡》伴隨了那個年代的老百姓度過了每一個喜慶的除夕夜,那個時候電視機很少,能在電視上看到《春節大聯歡》的老百姓少之又少,更多的人是通過收音機聽《春節大聯歡》,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會向全國播放演出。 當年參加《春節大聯歡》嘉賓跟后世的春晚差別不算大,只不過風格上更加樸素接地氣,節目當然是由文藝圈的人出,但如華羅庚、錢學森這樣的科學家,老舍、巴金這樣的文學家,梅蘭芳、新鳳霞這樣的戲曲家,甚至是榮毅仁這樣商人,也都會參與到其中,給全國人民拜個年。 用一句話來概括,參與的都是各行各業的精英,可以說是盛況空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