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七冊圖書,一百三十萬字,可謂良心十足。 林為民這次算是出師未捷身先死,賺快錢的念頭剛生出來就被領導扼殺在搖籃當中,也給了新官上任有點飄飄然的他一個警醒。 國文社不是做生意。 擺正了心態,林為民將精力投入到工作當中。 提了副主編,林為民的工作內容并無太大的變化,多的是在行政事務上的操勞。 一開始他還沒反應過來,干了些天之后,他終于回過味兒來了。 自從他當了這個副主編之后,老蒙和老覃參加社里事務的頻率肉眼可見的減少,有什么事了,社里也好、編輯部也好,第一個都是喊他林為民。 這他么不是累傻小子呢么? 糟老頭子,壞滴很! 折騰到快下旬的時候,《當代叢書》終于上市了,出現在了全國各地書店的書架上。 林為民上任副主編的第一項任務,總算是圓滿完成。 摸著之前發稿的樣書,林為民心里突然有些忐忑。 也不知道這套叢書能買的怎么樣? 叢書的征訂數在六萬冊左右,首印定在十萬冊,這個數字如果以林為民作品過往的印刷量來說,只能說是小意思。 可對于這個年代絕大多數出版的文學作品來說,十萬冊都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字。 很多作家的長篇出版,能賣到十萬冊,那是能給出版社賺一筆不菲的收入的,后續的合作也會很好開展。 作為林為民上任后的第一個任務,他對于《當代叢書》的銷量難免有些患得患失。 他曾經跟蒙偉宰說過,《當代叢書》如果能夠一炮打響,那么絕對會成為編輯部的一柄不次于刊物的利器。 畢竟《當代》一年只出六期,而叢書卻沒有定例。不僅可以見到效益,更是能擴大影響力,這也是當初社里同意讓《當代》做叢書的初衷。 “為民,我說你別光顧著叢書的事,也關心關心自己的書啊!” 姚淑芝將幾本《人民文學》的增刊放到林為民的辦公桌上,封面的右上角印著“增刊”兩個字。 林為民看了一眼,“干嘛?” “還能干嘛?簽字唄!” 林為民翻開扉頁簽上名字,熟練的讓人心疼。 “最近《套馬人》可是火的有點發燙啊!”姚淑芝將簽好名字的幾本《人民文學》抱起來。 “還成吧,批評的聲音也有一些。” “那都是吹毛求疵。我妹妹她們學校里的大學生們,對你這部可是好評如潮!” 《套馬人》自去年秋成書,為了等《人民文學》的版面,一直到這個月月初才在《人民文學》一月號上市不久后正式推出。 《套馬人》的劇情是以后世的《追風箏的人》為模板,但在核心價值觀上林為民做了調整,讓其更符合中國人的價值觀。 三十萬字的大部頭,情節跌宕起伏,在大時代的背景襯托下,巴音和巴特爾的友情故事顯得波瀾壯闊。 這份增刊一經上市,便引起了極大的反響,這種影響力甚至超過了一月號的正刊。 作為國內青年作家當中的代表人物,林為民的地位已經越來越突出,幾乎到了毋庸置疑的程度。 無論是讀者還是評論界都對他的新作品寄予了非常高的希望。 增刊面世后,讀者來信如同雪花一般涌向國文社,來勢之洶涌直追當初《霸王別姬》發表的時候。 讀者來信的數量之多,讓《人民文學》在短時間內工作量劇增,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對于《套馬人》的好評。 但也有一小部分讀者給予了比較嚴苛的評價,其實這種聲音在評論界也在逐漸出現。 究其原因,并不是《套馬人》本身的質量出現了什么問題,而是大家現在對于林為民的要求發生了變化。 想當初林為民發表第一部長篇《懸崖》的時候,他還是文研所的學員,連正經都沒寫過幾篇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