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261章 歷史題材的改革文學-《1980我的文藝時代》


    第(2/3)頁

    建國以來,國內的所有報刊雜志背后都是各個級別的政府機構、國營單位,吃的都是財政飯,盈虧從來不在大家的考慮范圍內。

    現在,國家竟然要實行期刊自負盈虧,這得有多少家刊物要倒掉啊!

    不是大家悲觀,而是大家太了解如今國內的期刊情況了。

    這幾年時間,全國各個地方的刊物如同雨后春筍一般冒出來,絕大部分都是各地自己搞出來的,基本都是靠背后的各級單位撥款維持,真正能夠做到自負盈虧的,少之又少。

    很簡單的道理,一份地方刊物,通常的銷量幾千冊到幾萬冊不等,個別影響力較大的刊物可以達到十萬冊以上的銷量。

    以每期發稿三十萬字來計算,稿費標準再低,每期的稿費支出少說也是兩千塊錢左右。

    再加上人工、行政、發行等各項支出,不算印刷費用,賣個一兩萬冊是根本回不了本的,至少也得是五萬冊以上才有可能達到收支平衡。

    可問題是,別看這幾年國內很多純文學雜志動輒都是幾十萬冊、上百萬冊的銷量,但那很大程度上屬于幸存者偏差。

    《人民文學》、《收獲》、《當代》、《十月》、《花城》、《鐘山》、《燕京文學》、《滬上文學》、《青年文學》……

    刨除這些全國的一二線文學雜志,真正能夠做到期期銷量五萬冊以上的地方刊物有幾家?

    答案是:屈指可數。

    而一旦這份文件下發,等待這些刊物的命運只有一個:停刊。

    唯一可以畫上問號的是停刊的時間,看看哪家刊物撐得時間相對長一些而已。

    想到這里,大家不禁感嘆起來。

    身在國文社,背靠的是國字號的牌子,社里有《當代》、《人民文學》這種每期行銷上百萬冊的一線雜志,哪怕是偏向紀實、史料性質的刊物《新文學史料》每期都可以賣到六位數。

    所以大家震驚歸震驚,但是對于即將要下發的文件是沒有切膚之痛的。

    心中除了震驚,更多的是惋惜。

    衛君怡的講話進行到了后半段,提到了《當代》編輯部之前拿到社里編前會的那部《便衣警察》。

    “現在改革文學的內容正在逐步橫向發展,發展出不同的分支,《新星》的發表為改革文學提供了一個新的分支,那就是官場。

    近一年我也看到了一些涉及到反腐、刑偵內容的,應該說這些都是改革文學的變種,他們未來很有可能成為支撐文學持久走下去的重要分支。

    就比如《當代》之前拿出來的《便衣警察》,為民當時給出的審稿意見是:通俗性很強,但文學性不足,所以放到了長篇精選叢書里。

    這部就很符合現在改革文學的發展方向……”

    被領導當成三好學生表揚了一番,《當代》算是在社里的各個編輯室面前出了個風頭。

    開完會之后回到編輯部,大家圍住了林為民。

    他們最關心的當然是,林為民為什么會未卜先知,居然開會之前那么多天就開始布置叢書的事。

    林為民一臉懵逼,我他么哪兒知道啊!

    他是根據自己對歷史的了解,而今天的會議,他只能歸結為是對于文壇大勢的把握。

    自己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像衛老太太這樣的才算是高瞻遠矚吧?

    林為民心中不禁升出幾分敬佩之情。

    會后的編輯部討論的很熱烈,今天的會議主題談到的不光是改革文學的問題,更多的是對未來發稿方向和路線的探討。

    改革文學之所以受到重視,很大程度上跟大時代的背景有關。

    除了改革文學之外,更值得重視的如何能將的藝術性和可看性融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