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陀沒有食言,頭一天晚上喝的酩酊大醉,第二天一早他又出現在了《人民文學》編輯部。 不為別的,就是為了寫《大明王朝1566》的評論文章。 蹲在《人民文學》編輯部三天時間,手稿來來回回翻了好幾遍,李陀終于寫下了洋洋灑灑近兩萬字的長評。 《裂變下的大明——讀有感》。 李陀寫完這篇評論后,把文章投給了《文藝報》。 又隔了三天時間,這篇評論文章發表在了《文藝報》的頭版。 這樣的效率對于《文藝報》來說,實屬罕見。 除了有《大明王朝1566》這部本身的過分優秀之外,林為民如今和文協的親密關系也是原因之一。 李陀對于《大明王朝1566》這部的喜愛是滲入骨子里的,但他并非是一味的非理性的吹捧這部。 相反,在這篇評論文章當中,李陀以嚴謹的態度將《大明王朝1566》這部從里到外剖析了個徹底。 從創作風格、手法、結構到人物塑造、情節鋪排、矛盾沖突,講述的面面俱到,并且句句在理,字字珠璣。 “這部,奇就奇在它以正史的風格描述了一段演義內容,卻絲毫不給人以違和感,并且能夠讓讀者感受到歷史的厚重感和政治的波云詭譎。 與其說這是一部歷史,倒不如說是作者林為民寫給我們的一部政治寓言……” 燕師大的一處教室里,張建軍面帶激動的朗誦著《文藝報》上的評論文章,讀到最后,他忍不住鼓起掌來。 “好!寫的太好了!真就把林老師這部的精髓給寫出來了!” 他身邊的幾個同學聽完,表情也帶著幾分亢奮,說道:“真想早點看到的下半部?!? “可不是嘛,為什么不能一期都發完呢?非要分成兩期,實在是吊人胃口?!? 大家的抱怨張建軍聽在耳中,說道:“大家也得理解。林老師這次憋了一年時間,憋了個大部頭,這一期要是都發《大明王朝1566》,就不用發別的作品了?!? “理解肯定理解,就是看的不過癮??!” “你都不知道,我看的里面的好多段落,雞皮疙瘩都豎起來了。以前我只覺得人心復雜,但沒想到會復雜到這個地步,那幫搞政治的更可怕,簡直令人不寒而栗?!? “你沒發現嗎?這里有些對話和描寫,你得多看兩遍。真的,伱多看兩遍才會悟出書中人物的深意。我真想不通,林老師到底是怎么寫出這樣的東西來的。寫這樣的,太需要智商了!” “林老師能寫出這部來,一點也不意外。畢竟,不是誰都能寫出《追兇》來的?!? 最后這句話說到了眾人的心里。 確實,從《追兇》到《大明王朝1566》,大家在的時候經常會有智商被林老師反復按在地上摩擦的感覺。 正在大家討論最激烈的時候,教室的門被人推開,進來一位男生,帶著厚如瓶底的眼鏡。 “穆森,你來的正好!” 張建軍招呼著男生,然后揮舞著一本《人民文學》,“林老師的新看了嗎?” 穆森道:“看了!” “覺得怎么樣?” “好??!”穆森看上去是個寡言少語的人,說起話來也言簡意賅。 張建軍說道:“我們拿這部排一部話劇怎么樣?” 穆森的臉色驚訝起來,“拿這部排戲?” 張建軍他們這一撥人,不光是文學愛好者,同樣是戲劇愛好者。 大部分人在學校內除了是文學社的成員,同時也是戲劇社的成員。 他們會一起去月壇二七劇場看《紅鼻子》,去東四對外演出公司排演場看《高加索灰闌記》,去首都劇場看《觸不可及》、《霸王別姬》、《推銷員之死》、《駱駝祥子》、《茶館》,也會去東棉花胡同的中央戲劇學院看學生們排的話劇。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