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翌日,林為民吃著早餐翻看最新一期的《綜藝》,《綜藝》是米國的老牌娛樂雜志。 林為民在上面發現了關于這一屆戛納電影節的消息,算算時間戛納電影節這會兒也應該閉幕了。 《綜藝》上刊登的也確實是戛納電影業閉幕的消息,順便還刊發了這一屆獲獎電影名單以及點評。 今年獲得的金棕櫚大獎的是導演羅蘭·約菲的電影《傳道》,評委會特別大獎給了安德烈·塔爾科夫斯基的《犧牲》,最佳導演給了馬丁·斯科西斯…… 林為民逐個獎項的看過去,經過仔細尋找,他在一堆獲獎名單當中找到了“lover”的字眼,《情人》這部電影總計收獲了最佳攝影和最佳劇本兩個獎項。 不算是最大贏家,但在一眾獲獎電影當中,除了那三四部獲得重量級獎項的電影之外,《情人》所取得的這個成績已經非常好了。 至少在《情人》之前,還沒有華語電影在戛納電影節上取得過這樣的成績。 六七十年代,李翰祥、胡金銓等幾人的作品也曾經獲得過戛納電影節的獎項,但都是無關緊要的技術獎項,含金量不大。 心情愉悅的吃完了早飯,林為民正打算動筆寫劇本,公寓內的電話鈴聲響了起來。 接起電話,是楊夢的聲音。 “林先生,真是不好意思,最近真是忙糊涂了,連打電話跟你報喜的事都忘記了。” 楊夢說著和林為民解釋了一下。 《情人》參加戛納電影節的行程本身就極為倉促。 電影節閉幕后,獲獎結果出爐,《情人》成了來參加戛納電影節的各大發行商追逐的焦點之一,這幾天她一直在忙著這件事,已經確定了的發行國家就有米國、法國、英國、西班牙十多個國家。 但走的都是文藝片的路數,版權費并不高,勝在賣的國家多。 另外還有香江的上映事宜,《情人》當初是以最快的速度做完后制就參展了,如今載譽歸來,香江的上映自然也要好好宣傳。 “理解!真是恭喜楊女士了!” “應該是同喜才對。林先生,你給我一個地址,回頭我把獲獎的獎狀給你郵過去,另外還有一份紅包。” “紅包就不必了。”林為民推辭道。 楊夢堅持道:“一定要的,最佳劇本獎可全都是伱的功勞。” 在電話里,楊夢還邀請林為民回國后有時間,再去香江走一趟,林為民只能婉拒。 一次出來兩個月時間,今年之內他是不可能再出去了。 《情人》在戛納電影節獲得了兩個獎項,雖然不是什么大獎,但也算是沒白參加電影節,算是打出了身價。 從楊夢的語氣當中就能聽得出來,電影賣的肯定非常順利,就是不知道能賺多少了。 愉快的聊完之后,林為民掛斷了電話。 前幾天光顧著投資《歌劇魅影》的事,劇本的創作進度耽誤了不少。 林為民決定這幾天都不出門了,好好在公寓里碼字。 如此過了一個星期時間,時間已經來到了六月初,林為民終于完成了《追風箏的人》的劇本。 當他把完整劇本交到阿瑟·米勒的手上,老頭兒喜不自勝,“林,你的效率可真是太高了!” 高嗎? 這都快一個月了,才寫完一部劇本,林老師心中莫名的竟然有點慚愧。 有了林為民的劇本,《追風箏的人》這部話劇的籌備工作也可以啟動了,阿瑟·米勒開始忙了起來。 他也沒忘了拉林為民的壯丁,幾乎每天都會跟他討論劇本的問題。 不過林為民每天大部分的時間還是閑著的,偶爾會坐車在紐約的各個區轉一轉,閑來無事,他想起了馬克夢,給他打了個電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