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海內存知己-《1980我的文藝時代》
第(3/3)頁
閑話結束,大家恢復了工作狀態。又一日,林為民接到了羅杰·斯特勞斯從米國打來的電話,他已經聯系上了理查德·耶茨。
“林,你都不知道我為了找到他費了多少事!”羅杰·斯特勞斯的話當然有表功的成分,但他為了聯系上理查德·耶茨確實也不容易。
老頭寫作了一輩子,如今年過花甲卻連一處房產都沒有。前些年還在大學教書,邊工作、邊寫作,但后來因為酗酒、肺病、經濟上的拮據等多種原因,他幾次精神崩潰,被送到醫院。
如今貓在波土頓的一處破敗的小房子里,他還是沒有戒掉酒癮,但白天不喝酒,因為他白天要寫作,每到晚上他總會爛醉如泥。
也許只有這樣,他才會短暫的脫離生活帶給他的痛苦。羅杰·斯特勞斯一開始跟理查德·耶茨聊有人想把他的書引進到中國時,他興致缺缺。
多年的孤單和凄慘生活讓他的性格有些孤僻,直到羅杰·斯特勞斯遞上了林為民寫給他的那封信。
羅杰·斯特勞斯當天去理查德·耶茨家里之前,還特地找到了林為民在米國期間接受采訪的報紙,報道內容中,林為民幾次提到理查德耶茨是長期被米國讀者忽略的偉大作家,受到了長時間的不公平待遇。
“林,他哭了,你知道嗎?哭的像孩子一樣傷心!他同意出版,連稿酬都沒有談,他還給你寫了封信,讓我務必轉交給你。電話中,羅杰·斯特勞斯的情緒也有些激動。他是書商不假,但當然如果不是因為熱愛文學,他也不會從事這個行業。他完全理解理查德·耶茨在讀到林為民的信后的那種欣慰和感動。看書喇作為米國文學史上最被低估和忽視的文學家,理查德·耶茨長期被米國讀者所忽視,即便在主流文學圈中有不少人欣賞他,但也有更多的人覺得他寫出來的東西陳舊、落后,不符合時代潮流。就是這種長期被忽視的環境中,突然冒出來了一個年輕的、名聲正旺的外國作家,說欣賞他的作品,并不辭辛苦的要把他的作品引進到大洋彼岸。如果理查德·耶茨懂中國話,他一定會用
“知己”這兩個字來形容林為民。
“稿費肯定要給的,盡管在我們國內出版的稿費并不多,但這是耶茨先生應得的。斯特勞斯先生,這次真是太感謝你了,過幾天我們出版社會派人去找耶茨先生詳談出版的事。”跟羅杰·斯特勞斯溝通完,林為民立刻去找了程早春,商議過后,程早春打算委托兄弟單位在米國的同事去跟理查德·耶茨談出版的事。
林為民提到理查德·耶茨現在的處境,程早春說道:“我們國內的稿費標準肯定沒辦法跟米國比,但我可以給一個我們權限內的最高標準。”程早春之所以這么痛快,也是認可理查德耶茨被埋沒的實力。
跟程早春談完,林為民也算是完成了一樁心愿。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