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有地方住就行,沒什么挑的。”陶父回過神來說道,他又打量了一圈院子,“這院子太大了,我們倆人哪住得了?” “大點有什么不好,親戚朋友來了也有地方住,那就這么說定了。”陶慧敏隨口說道。 假期結束,燕京城街面上車水馬龍,上班族們的自行車大軍如今混進了大量的摩托車,相比現在只有少數人才能享受得起的私家車,摩托車的增多更能代表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 正月初八,國文社收到了署里《關于同意恢復國民文學出版社下屬通俗文藝出版社的批復》的批復。 國文社半個多月前向署里遞交了關于恢復通俗文藝出版社運作的申請,中間隔了個春節就批下來了,效率不可謂不快。 一般只有送瘟神的時候,才會出現的效率。 通俗文藝出版社恢復建制,對于國文社來說是一件喜事。 這么多年時間里國文社擁有過很多副牌社,但真正能夠發揚光大保留到現在都卻不多,從改革開放以后副牌社陸續獨立了好幾個,通俗文藝出版社還是第一個重整旗鼓的副牌社。 收到批復,國文社做的第一件事是開會,將通俗文藝出版社的組織架構和規章制度給定下來。 這件事年前就在做,這會兒開會不過是走個形式,林為民兼任通俗文藝出版社的社長、總編輯,大家對此并無意外。 因為金庸作品集的審批被卡,林為民找上署里據理力爭的事,大家早已知曉,通俗文藝出版社的恢復建制自然也不是什么秘密。 剩下的組織架構方面,行政人員基本都由國文社的相關部門兼任,只有業務部門要成立專門的編輯部。 通俗讀物出版社并入國文社幾十年了,當年的那幫編輯老得老、去世的去世,再想用他們是不太可能了。 林為民考慮到通俗文藝出版社剛剛成立,做的書都是通俗讀物,業務量也比較少,又是副牌社,其他編輯室的編輯們對于抽調肯定多少有些抵觸。 以前跟人聊天,一說在哪工作——國文社,別人都得高看一眼;現在聊天,一說在哪工作——通俗文藝出版社,介sei啊? 落差太大了! 林為民跟程早春商量了一下,通俗文藝出版社剛成立,怎么著也得有點福利,要不然大家憑什么來啊! 兩人將職務評審委員會的委員們召集到一起開了個會,討要職稱名額,一番拉扯后,通俗文藝出版社獲得了兩個副編審、兩個編輯的職稱名額。 然后,林為民又將當代文學二編室那幾個負責編纂金庸作品集的年輕編輯叫過來談心。 從國文社到通文社,地位上的落差是避免不了了,但有了職稱這個甜頭,在林老師的一番勸導之下,幾位年輕人欣然答應了改換門庭,加入到通俗文藝出版社編輯部的大家庭。 收了幾個小弟,林為民正高興的時候,佟鐘貴找到了他,提出希望可以加入到通俗文藝出版社。 “你在《當代》干的好好的,怎么想著到這邊來了?”林為民問道。 “我就是想在您手底下工作。”佟鐘貴說道。 林為民沉吟片刻,然后說道:“小佟,我覺得你應該在《當代》繼續干下去。你在那里這么多年,工作干的也很不錯,冒然調到通俗文藝這邊,太吃虧了。” 佟鐘貴有些意外沒有想到林為民會拒絕他,但他也知道林為民是為了他好。 他有些失落的點點頭,“那好吧,我聽您的。” 雖然拒絕了佟鐘貴,但林為民也受到了他一點啟發,拿起了電話。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