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于華心里剛冒出了這個念頭,腦海里突然想起了林為民給他打電話的時候,好像一個字也沒提到國文社當編輯啊! 想到這里,于華忍不住將目光朝林為民投去。 林為民笑瞇瞇的看著他,“我們通俗文藝出版社,除了名字是副牌之外,其實一切待遇都跟國文社一樣。不對,準確來說還比國文社高了一點。今年我給出版社要來了四個晉職稱的名額,算上你,我們出版社剛好四個編輯,大家都有份。” 望著林為民的表情,不知道為什么,于華看到他的額頭上多了一行字。 ——老奸巨猾。 不過…… 于華注意到了林為民說的職稱,四個人、四個評職稱的名額,那不是見者有份? 現(xiàn)在的職稱評定可不像后世那樣爛大街,尤其在是國文社這樣的單位,職稱的含金量是很足的。 于華現(xiàn)在的職稱還只是三級作家,有點低了。 要是進了國文社,不對,是通俗文藝出版社,就能申報編輯類的職稱,評上個編審、副編審,這待遇不蹭蹭蹭的就上去了嗎?國家可是允許申報雙職稱的。 反正單位那邊都辭職了,通俗文藝出版社要真跟林老師說的一樣,再不濟也是國文社的副牌社,干的好了也不是沒機會調進國文社。 于華又看向林為民,林老師應該不至于騙我! “嘿嘿,我就說,跟著林老師您混,肯定有好處。” 林為民沖于華笑了笑,領著他進了辦公室,“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位是于華,我們編輯部新來的編輯。” “這是李學剛,這是劉茂文,這是齊向華,我們出版社三位年輕有為的編輯同志。” 于華笑容滿面的跟三人握手,已經涼了半截的心徹底涼透了,這仨人看著比他還小呢,國文社沒人了? 他越想越覺得這個通俗文藝出版社沒前途,上當了! “小李是59年的,比你大一歲,被我任命為了咱們編輯部的主編。 小劉是60年的,跟于華你同歲。還有小齊最年輕,63年的,前年才進我們國文社。 他們仨之前都是當代文學二編室的,就在隔壁,都是比較喜歡通俗文學,所以現(xiàn)在自告奮勇成了我們出版社的一員。” 介紹完了三人,林為民又道:“于華是我特地從之江那邊調過來的,他本身是作家、又干過編輯工作,能力出眾,來咱們這里的職務是副主編。” 林為民自說自話的給幾人介紹完之后,又朗聲道:“大家別看我們出版社現(xiàn)在人員比較少,但我們通俗文藝出版社的歷史是非常光榮的,趙樹理、沈從文、柳青、周立波……這些大文學家的作品我們出版社都出版過。 當年趙樹理先生的的長篇《三里灣》完成后,幾家大出版社來爭奪這部的出版權,可最后趙樹理先生卻把這部給了我們通俗文藝出版社,那個時候,我們通俗文藝出版社名氣小、規(guī)格低、稿費低,大家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在場四人懵懂的搖了搖頭,林為民滿意的點了點頭,繼續(xù)道:“‘通俗文藝出版社’,就是因為這個名字!我們出版社是有著光榮歷史和優(yōu)秀傳統(tǒng)的,出版的圖書歷來都是貼近人民群眾,不僅是圖書的種類和風格上,包括價格也是一樣。 趙樹理先生覺得把交給我們能夠減輕群眾們買書的負擔,讓更多的人看到他的作品。 最后的事實也證明,趙樹理先生的選擇沒有錯。 《三里灣》經過咱們通俗文藝出版社出版后,迅速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銷售了幾十萬冊,并且還被改編成了連環(huán)畫、評劇、花鼓戲等多種藝術形式,成為當時反應農村土改和合作化的重要文學著作。” 說到這里,林為民的語氣帶上了幾分鄭重,“同志們,我跟大家說這些,并不是要強調我們過去的輝煌,而是讓大家銘記歷史,面向未來,牢記我們出版社的理想和使命!我們是一家貼近人民群眾的出版社!” 林為民的一番話說完之后,在場四個年輕人的眼神中均露出了幾分動容,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使命和責任。 林為民看著大家的神色,滿意的點了點頭,適當?shù)娜鳇c雞湯還是有用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