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但這次的不同之處在于出的是文集,這玩意一套頂單行本幾十冊。 正常出版社出版文集,一萬冊就已經是很高的印數了,畢竟印刷成本在那里了,萬一滯銷,虧本能虧到親媽都認不出。 汪碩這幾年紅遍大江南北,華藝出版社出版他的文集首印也就十萬套。 而給予林為民和通文社如此信心做出首印十一萬冊決定的,自然是因為金庸多年以來在內地所積攢的讀者群體。 圖書簽字付印,算是進入了圖書出版的最后流程。 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的宣傳。 放在國文社出版的一般圖書,通常會在社里的刊物上刊登圖書廣告,然后再跟書店合作搞點物料宣傳,了不起找一兩家相熟的記者寫兩篇稿子,廣而告之一下。 但金庸的作品不同以往,作為一個文人來講,金庸身上有很多槽點,但不可否認的是他作為武俠泰山北斗的崇高地位,所以國文社這次是要大張旗鼓的宣傳一番的。 這次規格上肯定達不到梁鳳怡上次發新書的效果,人家畢竟有相關部門鼎力相助,但氣勢上絕對不能弱,林為民這幾天開始讓社里同事聯系各大媒體。 同時,他又聯系到了金庸。 金庸武俠自第一部《書劍恩仇錄》誕生至今已經有三十六年時間,如今首次以作品集的形式在內地出版,是件值得慶賀的喜事,林為民找到金庸后,他欣然答應了前來燕京參加發布會。 林為民在忙著金庸作品集發行上市事宜的時候,他還抽空參加了于華《活著》的作品研討會。 《活著》發表至今三個月,在國內的評論界和廣大讀者群體當中引發了廣泛而強烈的影響。 評論界對于這次于華的轉型也非常認可,認為他寫出了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另外在讀者群體當中,《活著》發表時正是元旦過后,期間又經歷了春節、元宵,一個喜慶、歡快的冬天猛然冒出《活著》這么一部治愈人心的作品,給無數看過這部的讀者留下了終身難以磨滅的印象。 作品研討會如期在國文社前樓三樓會議室舉行,受邀前來的作家、評論家、學者們濟濟一堂。 于華是今天的主角,從進了會議室嘴就沒合上過,到處跟人打招呼。 林為民進來的時候,在場不少人的目光齊齊放到了他身上。 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墻這半個月時間以來,關于林為民和雁冰文學獎的傳言在國內文壇傳得沸沸揚揚。 一開始傳出來的消息是國文社給林為民報送的兩部作品均沒有獲獎,不少文學界人士聽到這個消息感到有些意外,林為民的產量高,作品質量也不俗,報送的那兩部作品大家都看過,按理說拿到一個獲獎名額應該問題不大。 就在大家意外和疑惑的時候,不知道從哪里又傳出了消息。 據說林為民得知了作品落選本屆雁冰文學獎之后,極為不滿,居然聯系評委會施壓。 本來還對他有所同情的文學界同仁立刻充滿了厭惡,很是鄙夷這番作為,更加鄙夷林為民的人品。 前幾天,本屆雁冰文學獎獲獎名單剛剛在媒體上公布,果然沒有林為民的作品入選,這更坐實了傳言的真實性。 王蒙今天受邀出席研討會,就坐在林為民旁邊的位子,低聲問道:“最近的傳言是怎么回事?評個獎怎么鬧的滿城風雨?”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