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528章 半年變化比十年大-《1980我的文藝時代》


    第(1/3)頁

    上下游產業并沒有高低之分,印刷廠是出版社的下游產業,不代表他的地位低或者作用小。

    尤其是對國文社這種大型出版社來說,每年書刊發行量都是幾千萬冊,印刷、裝訂質量跟不上、效率跟不上,將會引發很大的負面影響。

    自建社以來,國文社的書刊印刷以及發行全部都是交給新華系企業來做的,印刷業務是燕京新華印刷廠負責,發行業務是新華書店負責,國文社的業務的就是出版。

    放在二十年以前,這當然是沒問題的。

    但在改革開放的形勢下,將印刷和發行兩項重點業務拱手讓于人,這對于國文社的發展并不是好事。

    發行方面暫時沒辦法,因為新華書店目前確實仍是國內最大的圖書發行渠道。

    但印刷業務卻是可以收回到自己手上的,書籍的印刷環節看似簡單,實則是個非常精細的活,國文社的印刷業務在別人那里,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精力去溝通協調,收回印刷業務可以達到降本增效的效果。

    光是老書重印這一項業務,每年就至少可以給國文社省下三四十萬的成本,更別提其他。

    程早春在跟林為民詳談完之后,也認可了他的想法。

    過幾天再開會,關于國文社自建印刷廠的提案被拿到了會上討論。

    聽說社里是打算購買新華印刷廠淘汰下來的機器進行生產,有人發出了和程早春當初一樣的疑問。

    “我們國文社的印刷廠為什么不迎頭趕上時代要求,從電腦印刷起步,而要使用落伍的設備建廠?”

    “是啊,這有點與改革背道而馳吧?”

    同事們的意見有些尖銳,程早春不慌不忙的說道:“上馬電腦印刷當然是大趨勢,但大家不應該忽略一個重要的問題。”

    他的眼神掃過眾人,“我們國文社每年的重印書有多少?”

    他問完這個問題,大家互相看了看。

    國文社建社四十年,底蘊厚重,每年有大量的重印書,數量以百萬冊計,這些大家都了解,他們也明白程早春的意思。

    “新建的這個印刷廠,首先要滿足的是社里這些重印書的印刷,然后就是通文社的業務。

    而社里的新書業務,則仍舊交由新華印刷廠和其他幾家印刷廠來共同負責,他們的設備新、技術新,正好可以滿足新書的印刷和裝訂要求。

    我的想法是,先解決有沒有的問題,再解決好不好的問題。

    對于我們國文社來說,這才是最實際的改革。”

    眾人聽完他的話,臉上的表情微妙。

    這話可不像是老程說出來的。

    程早春這個社長是書生型的,平日里大家對他的評價都不錯,唯一詬病最多的就是他的保守風格,很多外面出版社都已經實行的政策,在國文社卻遲遲不落地。

    今年以來,這種情況倒是好轉了不少,眾人也都明白,這跟林為民上任總編輯有很大的關系。

    林為民這么多年一直跟老程穿一條褲子,當總編輯更是老程力挺,為此不惜拉上衛老太太去署里找領導對線。

    現在好了,自己造的孽自己還。

    他把林為民拱上來,林為民每天想的就是怎么搞事情。

    年初編輯部績效考核制度落實,然后又引進金庸作品集,現在又要自建印刷廠。

    國文社這半年來的變化,比過去十年都大,不過大家對于這種事樂見其成。

    編輯部績效考核制度全面落地三個多月了,效果很不錯除了有一小部分老同志對此頗有怨言之外,社里大部分人對于這個政策是支持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