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你覺不覺得你現在對林老師有點依賴?” 佟鐘貴并不是挑撥離間,只是因為他站在林為民和章藝謀之外的第三者的角度看待問題,所以很清楚的看出了章藝謀現在的心態和他做出這一系列行為的原因。 佟鐘貴的話讓章藝謀呆立當場。 他愣在那里好一會兒,腦海中的畫面不斷閃過這幾年和林為民的交往,全都是林為民無私的幫助。 他不禁苦笑著說道:“林老師幫我確實幫的太多了,不知不覺之間就養成了這種依賴。” 佟鐘貴聽著他的話,心里也有些感觸。 確實就如章藝謀所說,林老師對他的幫助太大了,支持他拍電影、找投資、挑劇本、選編劇,電影制作過程當中最重要的工作,林老師全都幫過忙。 換做是誰,應該都無法拒絕這種幫助吧? 佟鐘貴心里這樣想著,覺得自己的話有點多余,“算了,是我多嘴。” 章藝謀笑了起來,說道:“這樣的依賴有什么不好?別人想依賴還依賴不著呢!” 佟鐘貴點了點頭,這一點說得倒是很對。 翌日,林為民上班第一件事簽署《升官記》的出版合同。 《升官記》自從五月在《當代》發表已經過去了五個多月時間,彼時第三屆雁冰文學獎的余波未平。 有《盜官記》珠玉在前,再加上剛剛過去的評獎活動,林為民在那個時間點發布這部的目的也不言而喻,所以一經發表便在國內文學界引起了軒然大波。 不提林為民在中所嘲諷的各種社會現象和對象,單從作品本身來說,《升官記》的完成質量是非常高的。 后世人一提到中國的諷刺,最先想到的永遠是清末民初的那幾部經典作品,《老殘游記》《儒林外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孽海花》。 到了近代,也有魯迅先生、老舍先生、趙樹理先生等名家的作品。 但到了改革開放這些年,諷刺似乎就落寞了下來。 倒不是沒有作家寫這一類的了,相反還是有一部分作家在堅持這一類題材的創作,但近些年來的作品都存在一個問題。 辭氣浮露,筆無藏鋒。 這個評價也是眾多評論家在評論清晚期諷刺、譴責常用的用語,說得簡單點就是寫的太直白、太夸張了,不夠含蓄,缺少文人的那種婉轉和洞明。 這也是諷刺、譴責在創作時,最難規避的問題。 你要揭露、要諷刺、要譴責,就難免流于直白、失于夸張。 林為民在《升官記》中揭露和諷刺了這個社會上的很多怪現象,在寫到人物之間的算計和斗爭之時是極盡赤裸的。 但在處理這些情節時又非常理智和客觀,并不參雜個人情感,這就最大程度的避免了中的情節失真,讓的氛圍更加的真實、平和。 哪怕故事中人物斗得再激烈,也并不影響讀者的閱讀,更不會讓讀者產生夸張失實的感覺來。 國內著名文學評論家雷達,在七月時曾在《文藝報》上撰文,稱贊《升官記》是“中國當代諷刺之巔峰”。 如此盛贊,把很多人對于《升官記》這部的關注焦點從“文壇恩怨”轉移到了本身上,也讓不少人真正認識到了《升官記》這部的真正價值和意義。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