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次叫你過來,主要是聽說海子的那些遺作都是由你在整理,所以我們國文社要出版他的作品,離不開你的幫助。” 西川說道:“海子走了之后,本來是一禾和我一起負責他那些作品的整理,其實主要是一禾在做這個工作,他為了這件事嘔心瀝血,我真沒想到,他會走的那么突然……” 西川說到這里時,臉上的表情滿是落寞。 他和海子、駱一禾感情甚篤,而且每個人都是才華橫溢,他們共同投身詩歌運動在朦朧詩沒落的八十年代中后期,用他們的才華為這個詩派注入了新的活力,成為了后朦朧詩時期的代表人物。 可誰也想不到,三劍客在幾個月時間之內就走了兩人,而且都是英年早逝,這對于西川的打擊可想而知。 等他從低落的情緒中抽離出來,又對林為民說道:“國文社能夠出版海子的作品,是一件大好事,我相信他的要是知道了也一定會高興的。不過這件事還得知會他的家人一聲,回頭我跟他們說完之后,麻煩社里和海子的家人溝通一下稿費問題。” “一事不煩二主,伱一并幫我話遞過去吧,稿費標準可以按8%版稅分成來支付,至于印數暫時還確定不了。” 西川聽到要用版稅分成來支付稿費,心中一喜。 詩歌因為體裁特殊,所以在發表或者出版時,稿費標準往往與、散文等相差甚遠。 國文社要給版稅分成,就跟詩歌的字數或者行數沒有關系了,而是要按照印數來分錢,這對于作者來說當然是有利的。 “林老師,我代海子家人謝謝您了。”西川起身給林為民鞠了個躬。 海子出身農村,自小便是十里八鄉的神通,后來更是以十五歲的年齡就考上了燕大,83年畢業分到了中國政法大學。 人生本應該一片光明,家人對他寄予厚望,卻想不到他會以那樣的方式離開這個世界。 海子走了,但他還有身在農村的父母。 他的詩集如果能夠出版,所獲得的收益也能夠幫助父母安度晚年。 “沒什么可謝的。我們出版人家的作品,難道還能不付稿費嗎?”林為民笑著說道。 然后他又帶著西川來到了詩歌組的辦公室。 “莫老師,這是詩人西川。這兩年海子的那些詩作都是他在整理,這次我們要出版海子的詩集,我特地請他來給我們當個顧問,以后詩集的事就交給你們倆對接了。” 介紹了莫文錚和西川互相認識后,工作也交代好了,林為民便準備回辦公室。 走到門口,他正碰見李新從辦公室出來,見到林為民,李新道:“林老師,我正要找您呢!” “怎么了?什么事?”林為民問道。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