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初嘗弄瓦之喜,林為民樂在其中。 這幾年他的工作越來越忙,已經(jīng)很少有見天兒待在家里享受生活的時候了。 經(jīng)過最初幾天的摸索,看孩子的分工現(xiàn)在已經(jīng)明確。 晚上是由林為民夫妻倆負責,白天看孩子的重擔主要在陶母和孫姐身上,林為民夫妻倆補覺。 不過陶慧敏比較慘,沒辦法睡整覺,隔兩個小時就會被陶母叫起來給孩子喂奶。 得知外孫女出生的消息,陶父也來到了燕京,來的時候帶了一堆東西,全是給陶慧敏的補品。 陶母抱著孩子的時候,陶父總會習慣性的跟在她的屁股后面,逗弄著小豆包。 小豆包早已經(jīng)睜開了眼睛,又大又有神,亮晶晶的,晶瑩剔透的好像水晶,跟母親陶慧敏簡直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 偶爾看到外公奇怪的動作和表情,小豆包還會發(fā)出一股清脆稚嫩的笑聲,讓人心情愉悅。 陶母抱孩子抱累了,交給了陶父,他激動的接過小豆包視若珍寶。 “想好了,我還是辦個內(nèi)退吧。”陶父下定決心道。 陶父還有兩三年才到退休年限,小豆包出生以前,本來是說好了讓陶母先來燕京帶孩子。 可這次到了燕京,真看到了外孫女,什么工作、什么退休工資,不及外孫女的頭發(fā)絲重要。 陶母對此沒有意見,老伴來了燕京,一家人也算是團聚了,這是好事。 吃午飯的時候,陶慧敏問林為民,“你想好了沒有?寫點什么?” “這不是還在考慮嘛,寫又不是上廁所,哪來那么多的靈感。” 其實林為民倒不是沒靈感,而是在考慮如何“借鑒”。 寫給閨女的作品肯定得是童真童趣的兒童讀物,林為民鮮少看過這方面的讀物,不管是閱讀量還是閱片量都比較少。 說起兒童讀物,他腦子里第一個冒出來的是《哈利波特》系列。 但《哈利波特》系列是西方奇幻,有點不太合適。而且.羅琳一個單親媽媽,人家就靠這部翻身農(nóng)奴把歌唱呢,讓自己給薅沒了,下半輩子豈不是沒了著落? 對于少婦,林老師是下不去狠手的。 要薅,就得薅點“富人”的。 你說對吧,宮崎駿? 說起來,宮崎駿的動畫跟好萊塢的動畫電影完全是兩種風格,想象力瑰麗無比,充滿童真和純凈,溫情脈脈,在林為民所有看過的動畫電影當中,對他的作品是最喜歡的。 尤其是《龍貓》這部電影,林為民真覺得太適合作為寫給孩子的禮物了。 微風拂過田野,溪水流過叢林,可愛的小女孩,熱心的鄰居、仿佛守護神一般從天而降的龍貓,畫盡了人世間的美好。 可惜這部電影88年就公映了,林為民不得不換個目標薅。 想來想去,他把目標鎖定在了《千與千尋》這部電影上。 《千與千尋》是宮崎駿的巔峰之作,講述的是少女千尋跟隨父母搬往新家,卻誤闖神廟,來到了異世界:一條專門給神仙提供服務的熱鬧非凡的浴場街,雙親因為吃了給神準備的美食而被變成了豬。 為了救出父母并回到現(xiàn)實世界,千尋歷盡磨難和考驗,用自己的童真之心屢屢化險為夷,還交到了許多新朋友。 《千與千尋》的故事在童真、純凈方面稍遜于《龍貓》,但其中的冒險元素和哲學思考卻是《龍貓》所欠缺的,對比《龍貓》,《千與千尋》的故事更加成人向,但又不失純真,很適合林為民的“拿來主義”。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