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楊力新又想起了林為民給他打的那個電話,這哪里是自己來救林老師的場啊,分明是林老師帶著自己發財。 1993年3月9日,燕京飯店宴會廳,一場聲勢浩大的發布會正在這里舉行。 “布老虎叢書首批作家簽約儀式”。 碩大的展板上,一行文字吸引了到場所有嘉賓和記者的眼球。 今天的宴會廳,來了很多記者和文學界人士,大部分都是受邀出席的,也有一部分是沒人邀請,自己主動來的,反正國文社又不會攆人。 對于從年前炒到現在的布老虎叢書,無論是媒體記者、文學界人士、出版界人士還是普通的文學愛好者,其實都很感興趣。 畢竟在中國當代文壇和出版界,像布老虎叢書這樣自誕生起就吸引了無數眼球的獨特存在還是獨一份。 上午的宴會廳,記者和嘉賓云集,作為今天簽約儀式的主角,國文社領導和作家們仍舊猶抱琵琶半遮面,尚未露面。 “國文社還真是能折騰,今天的陣仗可不小。” “說的就是啊,一套叢書而已,愣是讓他們折騰出花來了!又是征文啟事、又是簽約儀式。” “眼球經濟嘛,宣傳才是第一生產力。他們這套宣傳攻勢,實在是太強大了。我敢保證,明天至少得有幾十家媒體報道‘布老虎叢書作家簽約’的消息。” …… 記者們見多識廣,對于國文社的操作并不覺得驚奇,但也很佩服國文社的宣傳策略,能想出這套東西的人,放在國文社用著實是有點屈才了! 宴會廳旁的小房間內,國文社三巨頭之二的程早春和林為民今天齊聚簽約儀式,可見國文社對這次簽約儀式的重視。 今天將和國文社簽約的一共有八位作家,分別是王蒙、賈平娃、梁曉聲、黃安儀、金瑩、唐抗美、洪鋒和毓秀。 在場眾人,除了洪鋒和毓秀之外,其他人都算是林為民的老熟人。 洪鋒跟林為民好歹還有點淵源,畢竟是寫先鋒文學出身的。 但毓秀這個十九歲的小姑娘真就是第一次跟林為民見面,她家在鵬城,現在念高三,下半年就該高考上大學了。 毓秀進京是父母陪著的,看得出來,這姑娘家境優越,而且父母對孩子很支持。 第一次見到包括林為民在內的眾多知名作家,再加上一想到馬上就要上臺面對記者們,毓秀緊張的心都快要跳出來了。 王蒙看出小姑娘的緊張,調侃道:“孩子別怕,他們要對付也是對付我這個老幫菜。” 林為民卻道:“老王,你這就說錯了。你當然是記者們集火的對象,但記者們同樣不會放過小毓,你們倆的話題性可比他們幾個強多了。” 周圍其他幾人臉上聞言并沒有不高興,反而露出幾分笑意。 林為民說的沒錯,王蒙和毓秀身上的話題性真就比他們高。 王蒙的資格比在場所有人都老,五十年代憑借《青春萬歲》和《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成名,到現在年近六十,依舊活躍在文壇。 不僅如此,86年開始還當了三年的文化部部長。 無論是在文壇的身份,還是在官場的地位都要比在場其他幾位作家高出一截來。 有他在,基本可以吸引記者們一大半的火力。 而剩下的火力,很有可能都集中在小姑娘毓秀身上。 十九歲、高中生、處女作,這三個要素集合到一起,想不吸引記者都不行。 布老虎叢書從年尾到現在炒了兩個月了,收到的長篇書稿超過百部,但真正憑借作品入選的,目前只有毓秀和洪鋒。 相比洪鋒,毓秀無疑更加有話題性。 眾人聊著天,時間差不多了,程早春和林為民帶隊,一行十人依次入場。 一時之間,宴會廳內閃光不停,今天現場到的記者少說也有四五十位,都在距離主席臺不到十米之外虎視眈眈的望著眾多作家。 出版社和作家簽約,這很正常,出版合同嘛,只要出書,不可能不簽。 但國文社這次有點別出心裁的地方是在于,既簽作品也簽人,而且有著作家甚至連作品都沒影呢,就簽下了合約,這在中國文壇還是第一次。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