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演講內容很長,發言也很中肯,明顯就是借著這個聚會向國內吹風。 國內領導層聞弦音而知雅意,恰好此時林為民獲得了普利策獎,正是一個緩解雙方關系的好機會。 林為民聽完這個解釋心中釋然,后世96年雙方關系緊張之后,確實又在很快時間內恢復,并且熱度更盛從前。 既然組織上需要他,林為民自然當仁不讓,答應下了這件事。 數日之后,林為民接到了普利策獎評委會發出的邀請函,準備了一天后,他登上了赴米班機。 在同一架班機上,還有幾位WJ部的工作人員。 5月8日,米國紐約。 哥倫比亞大學,洛氏圖書館,圓型大廳。 這里是普利策獎的頒獎地,每年的5月8日,都是如此。 上午九時許,眾多普利策獎評委會成員、新聞界人士、文學界的作家和評論家以及哥大新聞學院的老師們匯聚一堂,迎接這一屆普利策獎得主們的到來。 普利策獎共計21個獎項,今年卻只有20個獎項得主。 大家聚集在一處,眼光自然而然的都集中到了林為民這個全場唯一的黃種人身上。 在普利策獎近80年的歷史當中,新聞類獎項一炮雙響的情況有不少,但創作類獎項從未出現過這種情況。 如此偏愛,人人側目也是尋常。 眾人的目光聚集在林為民的身上,他的目光卻放在了陪同他前來參加頒獎禮的兩位WJ部同志的身上,兩人在來了之后并沒有跟林為民站在一起,反而躲在了遠處的角落。 然后林為民便看到有幾個西裝革履的老米精英與兩人搭上了話,兩伙人聚在一起嘀嘀咕咕,看上去像是在從事什么不法交易。 他心中無力吐槽,自己這算不算破冰大使? 遠處的動靜,林為民無暇顧及,因為他還要應付身邊的寒暄。 作為這次普利策獎對外的宣傳重點,林為民受到了評委會成員們的熱烈歡迎,又不時和同為獲獎者的記者和作家們打打招呼。 跟林為民是由工作人員陪著的不同,這些人身邊陪著的全都是家人,氣氛溫馨而愉快。 時間一晃便到了中午,按照普利策獎的傳統,圓型大廳內舉辦了一場午宴。 就在宴會上,眾多獲獎者從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李·博蒙特的手中接過了獎金和獎狀。 儀式并不隆重,獎金也不算多,7500米刀。 林為民獨中兩元,一個人拿了1萬5千米刀。 顯得格格不入。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