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林為民的擔心是多余的,除了二奶奶的演員,《大宅門》的演員陣容與他的后世記憶并沒有什么差別,聽了郭寶昌的話,他的心情放松了下來。 至于二奶奶的角色,回頭讓海晏跟郭寶昌聊聊就行了。 金主爸爸就這一個要求,想來郭導不會拒絕換成斯琴高娃這個實力派演員的。 文誠影視今年的任務又多了一部電視劇,而文華影視那邊待上映的電影則又少了一部。 去年文華影視與燕影廠合作了兩部電影,一部是霍建起的《贏家》,去年已經上映,為文華影視小賺了一筆。 還有一部則是李少紅的《紅西服》,磨磨嘰嘰一年多,直到上個月才上映。 上映后,也沒在院線折騰出什么水花,票房不佳,但好在投資不高,燕影廠和文華影視也沒虧什么錢,勉強保本。 但《紅西服》的票房慘淡卻讓于東這個文華影視的總經理陷入了焦慮。 轉眼他來文華已經半年多時間了,這半年多時間里,文化影視的發展順風順水,去年年末馮曉剛的《甲方乙方》獲得了超過6000萬元的票房,成為了國內電影市場的一匹黑馬。 于冬前段時間還有些飄飄然,沉醉于文華影視背靠國文社的優越之中。 可《紅西服》的挫折驚醒了他,這部電影可以失敗,那么下一部電影也可以失敗,要是這么一直失敗下去,先不說公司的虧損,他這個總經理恐怕第一個干不下去。 去年《甲方乙方》票房大賣,票房分賬剩了兩千多萬,紅都沒分,就是為了文華影視今年的發展。 其中章藝謀《有話好好說》的制作費用占據了一部分費用,另外還有馮曉剛新作的《不見不散》也花了一些錢,但賬上仍有大幾百萬的錢放在那里。 商業運作,并不是賬上的錢越多越好,錢不流動起來,怎么會創造價值呢? 于東迫切的在電影圈內尋找優秀的劇本和導演,他謹記林為民的教誨,如今國內的電影市場中,導演皆以拍文藝片為榮,張嘴閉嘴都是藝術,恥于談利,對于好萊塢之類的商業電影充滿了不屑,他得多尋覓幾個有向商業片靠攏的想法的導演。 六月過半的時候《風月》在國內上映了,票房一言難盡,毫無當初《霸王別姬》在國內上映時橫掃天下的氣勢。 在此之前,《風月》還在香江上映,總計取得了236萬港元,若是對于一部普通文藝片來說,這個成績也還算可以接受。 但這畢竟是由程凱歌導演,章國榮、鞏俐主演的電影投資巨大,香江作為重要票倉之一,僅取得236萬港元的成績,著實可憐了一些。 如今內地上映,才真正讓程凱歌見識到了什么叫做市場的嚴酷。 他就好像一個被《霸王別姬》催生長大的孩子,如今獨自面對強者為王的電影市場,完全扛不住任何風吹雨打。 不過,《風月》的成績在一片慘淡的國內電影市場里,其實也并不算什么問題。 上半年這段時間,上映的所有國產電影沒有一部能夠達到千萬以上票房。 與之相對應的,是引進外國大片的票房表現。 今年2月9日,由吳宇森執導,約翰·特拉沃爾塔主演的《斷箭》上映,取得了5050萬的票房成績。 緊接著是大年初一,程龍的《警察故事4》上映,制霸了國內電影市場一個月時間,取得了8000萬的票房成績。 5月份好萊塢科幻題材電影《龍卷風》在國內卷走了5450萬票房。 6月7日,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勇闖奪命島》登陸國內院線,現在仍舊在肆虐當中。 延續了去年一整年的狂熱表現,今年上半年引進的外國大片在國內電影市場的表現幾乎可以用“橫掃”來形容。 每年10部大片,注定了幾乎每個月都會有新的大片上映,這些大片上映幾乎壟斷了各地院線的大部分排片。 畢竟沒有人會和錢過不去,電影改革之后,各地發行公司和院線都擁有了極大的自主權,大片票房好,意味著他們也賺得多,何樂而不為呢? 至于國產電影所遭受的致命打擊,這就不是他們能夠和愿意操心的了。 月中的一天,田從明又約林為民出來吃飯,席間自然少不了聊起國內電影市場如今的慘淡形勢。 電影改革是田從明力主推行的政策,目的是為了搞活激活國內電影市場的競爭和潛力,可這一年多來,國產電影和各地制片廠的表現卻讓他大失所望。 這些制片廠面對好萊塢大片沒有絲毫反抗之力,被人家按在地上摩擦,丟盔卸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