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林為民輕飄飄的說了這么一句,鄭淵杰的眉頭不自覺的動了一下。 《花季雨季》火的一塌糊涂,廣播連續(xù)劇、漫畫、電視連續(xù)劇改編也火爆異常,鄭淵杰自然知道這部。 包括毓秀因此而收獲的巨額收入,鄭淵杰也有所耳聞。 但從林為民口中聽到這個消息,還是讓他心神一震。 從1978年發(fā)表第一篇文章,鄭淵杰已經(jīng)創(chuàng)作了18年,前七年他的收入沒比一般的工薪階層高到哪里去。 千字2塊錢的稿酬標準,他一個月寫10萬字也不過200塊錢。 這種情況直到85年他創(chuàng)辦了《童話大王》才有所好轉(zhuǎn),隨著《童話大王》的銷量節(jié)節(jié)攀升,他的收入與日俱增。 進入九十年代后,他的作品出版每年也可以輕松達到百萬冊銷量,這才有了他的年入百萬。 毓秀的《花季雨季》在國文社的運作下,給她這個作者帶來了近千萬的收入。 不說比他多,哪怕就是與他這些年的收入持平,也是鄭淵杰難以接受的。 一本書,僅僅只是一本書,就抵得上鄭淵杰近二十年的努力。 人心里的執(zhí)念一旦產(chǎn)生,就無法輕易消除。 之前李新來與鄭淵杰談判,上來就談錢,甚至也拿了毓秀舉例子,但卻收效甚微,最關(guān)鍵的問題就在于他并沒有動搖鄭淵杰的觀念。 在鄭淵杰眼中,他憑借著自身的單打獨斗就可以活的很滋潤,完全沒必要去與人談什么合作。 而林為民一上來,就用商標動搖了他單打獨斗的自信,讓他明白了僅靠他個人的能力并不能完全解決他可能遇到的麻煩,也讓他看到了背靠一顆大樹的好處。 因此接下來再談收入這個切實的問題,鄭淵杰就不會再像以前那般從容了。 “如果我跟國文社合作,收入也能達到毓秀的水平?”鄭淵杰問出了一個問題。 林為民輕笑了起來,“你未免也太看不起自己了。毓秀只有一部,她現(xiàn)在版權(quán)開發(fā)的也差不多了,她的收入以后只會越來越少。但你不同,在中國文壇,像你這樣筆耕不輟的作家少之又少,你的作品數(shù)量和知名度決定了你的收入上限將會遠遠高于毓秀。” 他說到這里,臉上的神色認真起來,看著鄭淵杰的眼睛,鄭重道:“我希望,可以把你培養(yǎng)成中國文壇第一位億萬富豪。” 鄭淵杰的臉色有幾分動容,但轉(zhuǎn)念不知道為什么,表情卻露出了幾分怪異。 林為民這時反應(yīng)了過來,補充了一句:“除我之外。” 聽到這話,鄭淵杰忍俊不禁,林為民的臉上也露出了幾分笑容。 在中國文壇,還沒有一個作家能像林為民這樣,在保證作品暢銷的同時,在獎項和版權(quán)改編兩方面同時獲得成功。 “您是我學習的榜樣!”鄭淵杰說道。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