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明天別再來敲門》發表半個多月時間,《當代》的銷量一飛沖天,勢如破竹。 在國內文學界和讀者群體當中所引發的反響十分強烈,可以說是好評如潮。 讀者們罵歸罵,可要是不愛這部又怎么會主動給報紙投稿責罵林為民呢? 三月份下旬,賀啟智以《當代》的名義為《明天別再來敲門》舉行作品研討會。 發表還沒滿一個月就召開作品研討會,足可見賀啟智內心的迫切。 等了一年多,好不容易又刊載了一部這么有影響力的作品,《當代》必須在當代文壇展示一下存在感。 作品研討會這種事,林為民在當主編的時候就非常樂意搞。 每一次作品研討會,代表的都是刊物和出版社又推出了一部值得驕傲的好作品。 但他愿意給別人的作品搞研討會,不代表自己也愿意搞,他已經不記得上一次參加自己作品研討會是什么時候的事了。 這次作品研討會的規格不低,老賀幾乎是拿出了吃奶的力氣。 林為民本來是不想參加的,可抹不過賀啟智的軟磨硬泡,只能去走了個過場。 研討會結束之后,林為民又恢復了工作節奏,不再理會外界對《明天別再來敲門》的討論。 三月初的時候,由文華影視、燕影廠、中影公司、米國膠片影業、哥倫比亞影業、香江湯臣影業聯合出品的《英雄》已經完成了緊張的拍攝。 距離七月一日還有四個月,留給《英雄》后期制作的時間并不寬裕。 拍攝結束,對于《英雄》這樣的大片來說只是一個階段性勝利,影片的后期制作同樣是至關重要的。 早在電影拍攝前期,米國的Tweak Films和The Orphanage這兩家特效公司便已經介入到了電影的CG特效制作當中。 《英雄》是古裝歷史大片,雖然大部分鏡頭都是實拍的,但為了追求美輪美奐的視覺效果,還是少不了要用到CG特效。 因為是大片,所以《英雄》的后期制作水平要精益求精,章藝謀在拍攝結束之后馬不停蹄的便帶領著后期團隊前往米國,眼下只有那里的電影工業水平才能百分之百達到出品方對于這部中國第一部商業大片的要求。 其實香江的影視制作水平也不是不行,但為了保險期間,章藝謀還是選擇了去米國。 這個決定也讓《英雄》的制作成本超支了2000萬人民幣,由此成為了國產電影歷史上第一部制作成本破億的影片。 以前在拍攝的時候,千鈞重擔壓在章藝謀肩上,他有無數次想要放棄。 可想到電影那巨額投資,想到林老師對他的殷切期待,他最后還是撐過來了。 進入后期制作階段,章藝謀身上的壓力比以前只重不輕,并且頻頻陷入崩潰的邊緣。 拍攝的時候難度是很大,但好歹是天馬行空,無所顧忌,可到了后期的時候,就是在拍攝的基礎上繡花了。 第一次執導商業大片的章藝謀完全沒有這方面經驗,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就像一個中學生要面對高中生的考試題目,他的每一步解題思路都是對自己既有技術儲備的一次挑戰。 身在異國他鄉,他還是項目的負責人,章藝謀就是想找個人說說心里話都找不到。 到最后他實在是承受不住了,撥通了林為民的電話,把林為民當作了傾訴對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