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沒在怕的-《1980我的文藝時代》
第(2/3)頁
“放在哪個檔期都不怕”自然是假話,他可沒信心拿《英雄》跟《侏羅紀公園2:失落的世界》打,不過好在這部電影是在八月中旬上,離著《英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呢,足夠《英雄》收割市場了。
至于《空中大灌籃》,林為民確實沒放在心上,這玩意就是華納兄弟搞出來的卡通、真人混合影片,哪怕有邁克爾·喬丹等一眾大牌球星客串也改變不了它是一部大爛片的事實。
電影在全球票房過了2.3億米刀,但在國內撲街的厲害,是在90年代少見的好萊塢引進大片撲街的案例。
這部電影的撲街也說明了,好萊塢大片強歸強,但總是要講點質量的。
電影局的審查結束的第二天,文華影視便取得了《英雄》的放映許可證。
電影發行在即,宣傳攻勢如同狂風卷黃沙,鋪天蓋地而來。
《英雄》在國內是由中影公司和燕影廠聯合發行,燕影廠和文華影視有默契,他們發行只是掛個名而已,具體的宣傳和發行公司還是文華影視負責,文華影視象征性的給5個點的票房分賬費用就可以了。
但中影公司就不行了,人家是正經的正局級單位,既然要發行,那就得給人家實打實給17個點的票房分賬費用。
為了盡最大可能的獲取院線資源,文華影視不介意掏這筆錢,但前提是中影公司能夠給予配得上《英雄》待遇的宣傳、發行待遇。
總不能宣傳費用全叫文華影視掏了,中影躺著就把錢都給賺了。
前段時間中影承接了《鴉片戰爭》的發行公司,為了那部電影可沒少砸錢下功夫,對待《英雄》當然也不能厚此薄彼。
距離《英雄》上映還有不到10天時間,關于這部電影的各種信息已經充斥于國內各大城市的街頭巷尾和媒體。
電視、報紙、雜志、公交車車身廣告、電梯廣告……
在三線以下城市的票房潛力還未被發掘之前,一二線城市是電影發行宣傳的主要針對區域,各類關于《英雄》的信息幾乎是全方位的覆蓋了這些城市潛在的電影受眾。
如此大規模的電影宣傳,是電影宣傳經費不斷燃燒的結果。
短短半個月時間,整整2000萬宣傳經費燒光了,也燒出了《英雄》的家喻戶曉。
這筆錢并沒有包含在《英雄》的制作費用當中,而是單獨的宣傳費用,由文華影視和中影公司共同承擔,中影占了500萬元。
電影還沒上映就掏這么大一筆宣傳費用,中影這輩子還沒干過這么賠本的買賣,可文華影視背后有林為民撐腰,《英雄》又打著“第一部國產商業大片”和“獻禮片”的名號,他們只能捏著鼻子認下了這筆賬。
好在500萬元也不算多,按照發行方17%的票房分賬,只需要差不多3000萬元他們就可以收回這筆錢,當然這只是理想狀態,中影搞發行也是要成本的,翻個番6000萬他們才算是有得賺。
6000萬元票房,對于《英雄》這個級別的電影來說問題不大。
跟文華影視合作,中影那邊不痛快,院線也沒好到哪里去。
后世章藝謀的老搭檔張衛平這個人別的地方一無是處,但在與院線據理力爭這方面確實是有骨氣的,一度將制片方的38%票房分賬爭取到45%,可惜最后被一對無恥的兄弟背刺,功虧一簣。
后世院線票房分賬之所以那么難突破,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2002年院線改革之后,院線掌握了電影的終端變現能力,從而掌握了話語權。
而在現在這個時候,院線依舊是全國各級發行公司下面的小弟,說話都不敢大聲。
以前林為民是覺得電影改革剛起步,盤子又太小,從來沒有計較過票房分賬的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