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 頭腦風暴-《1980我的文藝時代》
第(1/3)頁
“建站”兩個字初聽會讓人摸不著頭腦,但放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含義卻是極其清晰的。
1984年,米國人Tom Jennings在BBS的基礎上開發出了可以互傳信息的FidoNet,這是一個眾人利用業余時間共同搭建組成的一個非盈利性網絡,每個人都是信息的提供者,同時也是分享信息的人。到1991年的時候,FidoNet遍布全世界,超過12000個站臺通過電話撥號在電腦上聊天。
中國的CFido是FidoNet的一個分支,中文譯名惠多網。1991年羅伊在燕京架設了中國大陸的第一個站臺——長城。第二年,燕京的長城站臺與汕頭的手拉手站臺組成了國內最早的BBS交換系統,惠多網的雛形由此誕生。
惠多網此后幾年CFido在中國國內進入了高速發展期,站臺數量和影響力與日俱增。
建站的難度不僅是需要技術,更在于需要的資金。
當時的站臺普遍為單條線路,當有一個用戶通過撥號軟件連接到站臺上網,直到斷線之前,其他用戶只能在電腦前等待。
由于惠多網本身并非盈利性質,因此只有一些有條件的站長,才會考慮投入更多的資金,增加線路提升用戶體驗,從而吸引更多的網友來到自己的站臺。
在國內的高速發展,自然離不開眾多對互聯網技術和交流癡迷的站長們,早期惠多網的站長們幾乎都是當時中國最早一批接觸互聯網的人,其中自然是藏龍臥虎。
1995年馬華騰投資5萬塊錢搞了4部電話和8臺電腦,在家中建起了一個叫Ponysoft的四線電臺。
金山軟件的求伯君是珠海西線的站長,曾經擔任過8848董事長的王峻濤是藍波福州站的站長。
就連今天與林為民面基的雷軍,都是BJ西點的站長。
現在是1997年,國內已經有上百個惠多網站點了,連站長大會都舉辦兩屆了。
曲小偉說他要建個站點,林為民對此的評價是:吃屎都趕不上熱乎的。
BBS在前兩年確實是風口,不管是學校、政府等組織的機構BBS,還是與電信部門合作的商業性質BBS,亦或是惠多網這樣由網友自發建立的BBS,都開始見諸于媒體報道中,用戶猛增。
但隨著用戶的迅猛發展,也給原本小眾、穩定的CFido造成了沖擊,濃郁的技術討論氛圍和互幫互助的網上體驗在逐漸變得良莠不齊的網友素質的沖擊下最終變成了昨日舊夢。
1997年是惠多網最后的輝煌,雖然用戶對于BBS的需求并未消失,但在改革氣氛最濃郁的廣東地區,聊天室已經悄然興起,其中最知名的網站之一就是網易聊天室,最高峰值曾突破過5萬人同時在線聊天。
早期的互聯網用戶上網沖浪,除了一小部分的技術狂人,大部分人的需求還是網上聊天,而且相比BBS的機械和滯后,網上聊天室的即時更加能夠吸引用戶。
更別說現在ICQ已經在國外出現。
“你怎么想起搞這東西了?”
“我這不也是在網上跟人聊天嗎?人跟我說,我手里這么好的資源不搞點東西都浪費了,搞個惠多網不挺好嗎?”
林為民搖頭道:“惠多網現在不時髦了,這種通過電話線路點對點連結的BBS網絡局限性很大,又不能盈利,你如果是自娛自樂,弄一個倒是沒什么問題?!?
聽明白了林為民的意思,曲小偉心中打起了退堂鼓,他轉而問道:“那你說搞個網絡聊天室怎么樣?”
林為民調侃道:“行啊,還知道聊天室呢?”
“瞧不起人是不?咱現在好歹也是搞互聯網的!”
一開網吧的,愣往自己臉上貼金。
不過林為民并沒有噴曲小偉,這年頭連賣電腦配件的都能說自己是搞計算機的,人家這么大一個連鎖網咖老板,說自己是搞互聯網企業的,沒毛??!
“網絡聊天室那玩意比惠多網更燒錢,伱確定要干?”林為民問道。
曲小偉聞言猶豫“這玩意真賺不到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