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 轟動米國-《1980我的文藝時代》
第(1/3)頁
十一月份匆匆而過,月末這一天,林為民收到了一份從米國寄來的包裹,里面是一本書和一封信。
書是《金陵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浩劫》的樣書,信是章純如寫的,感謝林為民在這部作品創作過程中給予的幫助。
林為民翻開書,除了序言和結語,全書被分成了兩個部分共十個章節,第一部分的五個章節講述的是章純如的采訪過程和對金陵大屠殺經過的還原,第二部分寫的則是大屠殺后發生的事。
全文英文內容并不影響林為民的閱讀,他仔細的閱讀著書中的每一個字。盡管書中的很多內容他都了解,但當它們匯總到一部這樣的著作中時,帶給人的震撼還是無比強烈的。
這就好比后世所有人都知道抗戰時期泥轟對中國犯下的侵略罪行,但當人們真正參觀了金陵大屠殺死難者紀念館時,還是會為之震撼、悲痛、憤怒。
距離產生美,距離也會淡化感受。
花了三天時間看完了書,林為民懷著沉重的心情撥通了章純如的電話。
一上來,他并沒有說客套話,而是直接問章純如:“章女士,你這部作品我希望能引進到國內來。”
章純如有些意外,解釋道:“我這本書是寫給米國人和那些不知道金陵大屠殺的外國人看的。”
“我知道你的初衷。其實一開始我跟你的想法是一樣的,也覺得這是本寫給外國人看的書。
可最近幾天我仔細的閱讀了這本書,我發現我忽略了一個問題,或者說是我進入了一個思維誤區。
一直以來,國內都沒有放松對抗戰歷史和金陵大屠殺的國民性普及,我們的孩子從上初中開始就接觸這些東西。
可也正因為這樣,我們才恰恰出現了問題。
因為我回憶我所接受到的教育,除了那些少人問津的歷史學術研究資料、那些歷史教科書上的知識和描寫抗戰時期的文藝作品,我所看到的關于那個年代真實記錄卻少之又少,專門講述金陵大屠殺這個事件的著作更是少的可憐。
所以我覺得,十分有必要將伱這部作品引進到國內來,讓國內的讀者們也能看到。”
聽林為民說完,章純如理解了他的意思,說道:“我倒是沒什么問題,這也是一件好事。”
“好,那就這么說定了。”
說完引進作品的事,章純如說道:“林先生,謝謝你了。”
章純如之前給林為民郵來的是《金陵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浩劫》的樣書,這本書現在還未在米國上市,但最近章純如卻發現了在一些米國知名的文學雜志和報紙上出現了她這部的廣告和軟文。
一開始她以為是出版社在幫她做宣傳,可后來跟跟編輯聊起來才知道,出版社宣傳是宣傳了,但并不舍得花錢,宣傳經費能覆蓋的媒體遠不如現在所展現的情況。
如果書已經上市了的話,章純如可能會以為這是書本身造成的影響,可現在她的書還沒上市呢?
帶著一頭霧水,章純如打聽到了幾家媒體,才知道這些原來都是FSG出版社做的。
FSG出版社是米國文學界首屈一指的出版社,名氣很大,但章純如跟它并無交集,她立刻便聯想到了FSG出版社曾經出版過林為民的多部。
雖然并沒有跟FSG出版社確認過,但章純如心中肯定這應該都是林為民在背后出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