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 轟動米國-《1980我的文藝時代》
第(3/3)頁
“……一般來說,米國主流社會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猶太人被德國納粹迫害的歷史非常熟悉,卻對二戰(zhàn)中泥轟對中國及鄰國的侵略歷史所知有限。這要歸根于米國等西方國家對亞洲二戰(zhàn)歷史的漠視。
《金陵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zhàn)浩劫》是迄今為止唯一使用英語專題討論金陵大屠殺的書,書中不僅敘述了過去那段不為西方國家所了解的可悲歷史,更重要的是深刻地揭示了侵略者丑惡的人性,批評了人類的種族歧視現象,并探討了幸存者人權的問題,體現了純如維護人權及正義的熱忱。
這本書將對米國等西方國家了解二戰(zhàn)亞洲戰(zhàn)場中泥轟侵華歷史有極大的貢獻和深遠的影響,亞洲人民沒有忘卻那段歷史,人類也不應該忘卻那段歷史,它是人類文明的一塊傷疤。愿世界再無戰(zhàn)爭,愿世界和平!”
《紐約時報》的版面素來以風格嚴肅、保守著稱,版面上一片灰色因此也被米國讀者稱為“灰貴婦”。
《人類不應該忘卻》刊登在《紐約時報》的A版上,這里通常刊登的都是每日要聞,以政治和社會大事件為主,《人類不應該忘卻》是一篇書評,放在這里不太符合《紐約時報》的一貫風格。
但很多讀者在看到了文章的作者名時就變得理解了——“Lin WeiMin”。
在米國,有很多與中國文化相關的單詞,比如Kongfu、Confucianism、General Tso’s Chicken。
但在近幾年里一個完全由漢語拼音組成的單詞頻繁的出現在米國媒體上,成為無數米國人所熟知的名字。
作為一個外國作家,林為民在米國的知名度不輸于絕大多數米國的知名作家,直追那些享譽國際的大文豪。
這些年里,關于林為民的各種新聞報道在米國媒體上有很多,但他在米國媒體上所發(fā)表的文章卻很少,只有當初為了宣傳好友理查德·耶茨的作品時曾寫過幾篇書評。
對于絕大多數米國讀者來說,即便沒看過林為民的書,但也一定聽說過他的名字。
這樣一位享譽世界的大作家要在報上發(fā)文,自然要有配得上的待遇,文章放在A版也就不奇怪了。
《紐約時報》是米國發(fā)行量最大的報紙之一,看到林為民在上面發(fā)表文章,自然引起了眾多讀者的興趣。
到底是什么原因才讓這位知名的大作家在報紙上撰文呢?《金陵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zhàn)浩劫》就這樣走進了更多米國讀者的視線。
上市第三周開始,《金》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的排名再次上竄,位居前列。
不到一個月時間,這本書的銷量便突破了10萬冊,成為了1997年度米國出版界非類作品最為暢銷的作品之一。
隨著《金》的熱賣,章純如在米國的名氣也迅速擴大,出版社開始安排章純如帶著書前往米國各地簽售演講。
作為第一部用英文來專門介紹金陵大屠殺的著作,《金》在米國歷史學界和文學界也引起了很大的反響,這本書上市半個多月之后,多份報刊雜志上都出現了對于這本書的討論文章。
《金》發(fā)行上市一個月時間,在米國所引發(fā)的反響有逐漸走向轟動的趨勢。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