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接完電話,林為民繼續開會,等會議結束之后,程早春好奇的問道:“哪個領導來的電話?” 開會接電話90%以上都是領導的電話,私人事務除非緊急否則少之又少,如果是平級或者下級的事,也用不著中斷會議去接聽。 “朱領導。” 程早春有些詫異,“領導有什么指示?” “別瞎打聽,不該問的別問。”林為民說道。 老程同志碰了個釘子,心中不爽,我還沒退休就可以不尊重我了嗎? “唉,人沒走,茶就涼啊!” 他陰陽怪氣的感嘆了一句,頓時引來其他人的側目。 林為民剛要站起只好又坐了下來,“你這嚼老婆舌的習慣能改一改不?” 老程被他挖苦了一句也不生氣,知道這小子是服軟了,豎著耳朵等著林為民的話。 “是打聽下部的事,問我什么時候能發表,我還沒動筆呢,哪有準兒?” 林為民說完之后,程早春目露懷疑之色,“真的?” “問是你問的,說了你又不信。”林為民不耐煩的說道。 老程這才笑道:“信,我信。哎呀,讓大領導催稿,伱也是文壇頭一號了!” 說著,他還拍了拍林為民的肩膀,看起來十分欣慰。 林為民叮囑道:“這事別瞎傳啊!” 老程神色莊嚴,“這種事我能往外說嗎?放心吧。” 林為民覺得自己多嘴叮囑這一句,老程這毛病又不是一天兩天了,他的話能信才怪。 朱鐵相打來電話親自催稿,估計這事也藏不住,別說是老程了,手下這幫人什么德性他能不知道嗎? 果不其然,會開完還沒到半天呢,臨下班的時候,林為民就聽到門衛小周都在討論這件事了。 原本,《李建國》這部的影響力還僅僅是局限于文學范疇內,哪怕文學界、評論界討論的歡,媒體上經常有相關文章出現,那也是針對本身的內容。 可《人民日報》這篇評論文章的出現仿佛是吹響了一聲進攻的號角,連著多日,《光明日報》《參考消息》《經濟日報》等多家重量級媒體上均出現了關于《李建國》這部的文章。 而且這些媒體所選取的視角也脫離了文學范疇,他們從歷史、政治、經濟、民生等多個角度去剖析這部,就是不從文學本身出發,搞的林為民看到這些報紙上的內容一度懷疑這到底是不是自己寫的。 臥槽,這句話還有這層含義呢?這個人物代表的是這個群體?這段情節表達的是這個歷史事件? 老子牛逼! 這些媒體對《李建國》的解讀讓林為民有了一種提前上了教科書錯覺,雖然教科書他早就上過了。 不管怎么說,一大批重量級媒體的關注實實在在的讓李建國這部僅創作了一半的成了整個四月國內最火熱的熱點新聞之一。 《當代》被成功賣脫銷了,銷量破了500萬份,印刷廠那邊都快來不及印刷了。 讀者們紛紛寫信請愿,要求國文社盡快出版,在群眾強烈的呼聲之中,國文社也不敢怠慢,編輯們加班加點的編審校對。 到了下旬的時候,辦公廳方面突然聯系上了國文社,邀請國文社到人民的會堂去舉辦作品研討會。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