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章 盈利之謎-《1980我的文藝時代》
第(2/3)頁
正打算離開,林為民吩咐他說道:“社里前段時間出版了一部《歷史的天空》,內容不錯可以嘗試改編一下。”
海晏忙道:“是,我回去就落實。”
過了幾日,朱威廉邀請林為民到榕樹下去做客。
榕樹下的辦公地點在燕京二環內的一處四合院里,房子是林為民的,門口還掛著“燕京榕樹下計算機有限公司”的銘牌。
林為民剛走進門便聽到院里傳來嘻嘻哈哈的聲音。
“林老師,您來了!”朱威廉出來將林為民迎進屋。
自從榕樹下遷到燕京來,林為民僅來過一次,就是他們搬家的時候,如今再來,整個小院已經與當初大相徑庭。
一進的院子里有十幾間房子,如今都被改造成了辦公室,每間辦公室里都有人在辦公。
院里養了棵假榕樹,算是對應了“榕樹下”的名字。
林為民進門時聽到的嘻嘻哈哈的聲音,是幾個年輕的編輯在搶零食吃。
其中有幾個人林為民也曾見過,那是在國文社的互聯網創作大賽上。
“威廉,你這是把我們互聯網創作大賽的獲獎得主都給一網打盡了啊!”林為民調侃道。
朱威廉笑道:“沒辦法,創作大賽選的都是精英啊,與其便宜了別人,還不如便宜我們自家人。”
榕樹下的年輕編輯里,有第一屆互聯網創作大賽獲獎的路金波,筆名李尋歡,也有第二屆大賽獲獎的陳萬寧和李婕,陳萬寧就是寧財神,李婕就是安妮寶貝。
在朱威廉的介紹下,林為民與編輯們閑聊了一會兒,然后他又被朱威廉請進了辦公室。
這次朱威廉把林為民請過來,說是想跟他討論討論榕樹下的未來發展。
網站遷到燕京來一年多了,這一年多時間也是榕樹下快速發展的一年,注冊用戶從原本的10萬一下子漲到了近80萬,成績是可喜的。
在國內的文學網站領域是當之無愧的一哥,可惜沒什么用。
高速發展的同時,榕樹下的隱憂也在這個時候開始出現。
隨著網站的不斷發展,公司的燒錢速度越來越快,僅僅是公司每個月的基本運營支出就需要30萬元,而榕樹下今年到現在為止,收入僅有15萬元,平均到每個月,還不足3萬塊錢,是支出的十分之一。
現如今網絡文學方興未艾,榕樹下雖然在互聯網上坐擁80萬注冊用戶,但變現渠道十分單一。
因為網站的性質,他們現在能接到的廣告無論是數量還是價格都比較低。
這一年多有國文社的支持,線下出版渠道倒是走的還算順利,但出版對作者的用處比較大,對網站的幫助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這段時間以來,榕樹下一直處于入不敷出的狀態,國文社的融資在這個月已經消耗殆盡,榕樹下卻還沒有找到像樣的盈利點。
朱威廉自己倒是有錢,他也不介意給榕樹下燒點,不過現在榕樹下畢竟不是他自己一個人的了,再者總是這么只進不出,有多少錢也不夠他燒的啊!
林為民聽完朱威廉的苦惱之后陷入了沉吟。
后世,榕樹下在兩千年前后發展勢頭極為迅猛,短短幾年時間注冊用戶數量便突破了450萬大關,是當時當之無愧的中文互聯網第一文學平臺。
但網站發展突飛猛進的背后,卻是危機四伏。
聯合出版、紙質出版、電臺合作、品牌合作……
榕樹下曾經多次嘗試突破困境,可走到最后總會發現:此路不通。
于是在2002年,朱威廉不得不將榕樹下作價1000萬米刀賣給了貝塔斯曼集團。
如今這個時間線,榕樹下有國文集團的幫助,發展比后世更加迅猛,可危機也提前到來。
找不到合適的盈利模式,榕樹下遲早有堅持不下去的一天。
榕樹下的發展困境對于朱威廉來說是個難題,但對于林為民而言卻沒什么難度,就跟開卷考試差不多。
但他并沒有給朱威廉出謀劃策,國文集團現在還只是榕樹下的股東。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