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沒成立集團之前國文社辛辛苦苦干了40年也沒賺過這么多錢。 以今年國文集團總營收為例,合并各下屬單位和子公司的財務報表后,今年國文集團的總營收也僅僅只有了18.16億元,如果算息稅后利潤就更沒法比了。 本來今年年末,國文集團里最耀眼的應該是文華影視和廣告服務部這兩個單位。 文華影視三個月前在滬交所上市,股價一路高升,公司市值達到百億規模,國文集團握有文華影視超過53%的股份,按理說這也是一筆巨額財富。 可問題是文華影視是國文集團的嫡系部隊,就算是股票解禁期到了,國文集團也不會輕易減持套現,這畢竟關系到國文集團對文華影視的控制權問題。 所以文華影視的股票對于國文集團來說有點像空中樓閣,哪怕未來減持套利,獲利也不會像搜狐的股票這樣夸張。 而今年國文集團內部另一個耀眼的存在就是廣告服務部,成立不到一年時間,在譚喜松這個央視跳槽來的悍將的帶領下,廣告服務部創造了超過1.1億元的廣告營收規模,這個數字即便是放眼燕京的各大知名廣告公司也不遑多讓。 當然了,廣告服務部之所以取得了如此大的成績,除了譚喜松本人的能力之外,更關鍵的是國文社前些年打下的基礎。 國文社改制為國文集團后,底子并沒有改變。 國文集團坐擁9份國內文化界、傳媒界最知名、也是銷量最高的多份報刊雜志,《當代》《國文報》《九州英雄志》《紅豆》《畫王》《紅豆漫畫》…… 除了受制于類型原因銷量不高的《新文學史料》和《中華散文》之外,國文集團所掌握的這些報紙雜志里每一份的銷量都是百萬級別的。 這9份報紙、雜志所能覆蓋的讀者群體超過半個億,放眼中國文化界和傳媒界,無出其右者。 雖然受限于報紙、雜志的一貫風格調性,國文集團沒辦法在這些刊物當中實行全面商業化策略,但哪怕是現在這樣,這些刊物所造成的影響力也遠超一般的省市兩級電視臺,即便是很多衛視也沒辦法擁有這種影響力。 用后世的的金融術語來說,國文集團所能影響的讀者群體大部分都屬于國內的高凈值人群,廣告費可比一般的刊物貴多了。 文華影視與廣告服務部是今年國文集團經營活動中的巨大亮點,但完全沒辦法跟搜狐的股票減持相提并論。 97年8月林為民決定投資搜狐的時候,當時的國文社沒有人看好他的決定,全靠著林為民在社里多年來豎立的權威才壓下了種種輿論。 此后林為民又幾次在國內互聯網領域出手投資,國文社表面一片風平浪靜,但私下里的議論從來就沒停過。 直到搜狐后續融資開啟之后,國文社的投資在短時間內以可怕的效率升值,國文社內部的聲音才逐漸減弱。 等到后來搜狐上市,國文集團手中握有的股票價值數億米刀,集團里的所有人都在嘆服林為民的高瞻遠矚。 如今,搜狐公司的股票過了解禁期,國文集團第一時間減持套現,短短一個多月時間里獲利22億人民幣。 林為民在國文集團內部的聲望再創高峰,幾乎到了萬家生佛的地步,集團職工們就差沒給他立生祠了。 質疑林為民、理解林為民、贊美林為民。 國文集團職工們這兩年來的心路歷程堪稱一部精彩絕倫的文學作品,而其中的主角只有一個,那就是 ——林為民。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