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腳下是松散的黑土層,又位于入海口。 地下水位太高了! 這是個很大的麻煩,沒辦法,只能靠人力以木桶不停的舀水潑出去。 …… 好處是土質松軟,挖掘速度飛快。 吳軍戰艦卸下了 10門艦載炮,提供火力支援,瞄準堡門,確保敵軍沒法突然襲擊。 奧斯曼人挖掘三條壕溝,三道一起作業,一起逼近赫爾松。 壕溝也不是筆直的,而是左右彎曲的。 目的是防炮。 不至于出現一顆炮彈打穿整個壕溝的情況。 …… 威靈頓準將看著外面泥水翻飛,心里很不是滋味。 好在棱堡堅固,即使這幫人一冒頭就能把梯子搭上棱堡,也不至于失陷。 擲彈兵已經就位,隨時準備痛擊這些奧斯曼人,敢搭梯子就炸,炸的這幫人狼奔豕突。 出于謹慎, 他還在城墻內布置了曲射臼炮,二線預備隊,以及一支擅長刺刀格斗的羅剎步兵連蹲守在堡門后隨時出擊。 望著越來越近的壕溝,威靈頓想破頭也想不出奧斯曼人準備怎么破城? 遠處,海邊。 吳軍戰艦來回逡巡,不敢駛入入海口。 因為己方的石壁炮臺瞄準了水面,來一艘就能擊沉一艘,入海口的這段河道并不寬闊。 …… 下午。 所有人都緊張起來。 奧斯曼人的壕溝挖到了距離堡墻僅 40米處。再近,己方擲彈兵就能把炸彈甩進去了。 壕溝盡頭,不斷潑水。 地下水位太高了,所有人都很無語,吳軍觀察員只恨沒帶個蒸汽抽水機過來。 奧斯曼士兵不斷輪換潑水,個個累的筋疲力盡,一切為了勝利。 蘇丹許諾: 只要配合友軍拿下赫爾松,所有人都將獲得不少于 20兩黃金的賞賜,升一級,賜宅子美女。 賞格聽起來很高。 但考慮到赫爾松是關系到奧斯曼能否復國的關鍵戰役,這點賞賜也就沒什么了。 …… 壕溝里。 吳軍炮手扛著鐵桶來了。 奧斯曼人紛紛讓路,不知這是什么新式武器。 其形狀酷似木桶,卻是鐵制的。 上下一般粗! 炮兵軍官厲聲喝道: “在預設炮位的兩端各壘起一道擋水墻。要厚,高度過膝。” “從現在開始,所有人一刻不停的往外舀水,快速清掉中間這段的積水。” …… 鐵桶被安置在泥水里,將近三分之一埋入泥里,角度微微傾斜。 “讓開讓開。” 幾名炮手背負藥包,順著壕溝左右彎繞抵達鐵桶。 所有人這才恍然大悟,這是炮?這是一門口徑能塞進一個壯漢的大炮? 太離譜了吧? 一個裝黑火藥發射藥包,厚實的間隔木板,一個看著起碼有四五十斤重的炸藥包。 炸藥包的引線很長很長。 發射藥包的引線卻很短。 倆名炮手一起點燃,然后,狼狽的往后飛速奔跑。 炮位設置的很科學。 向后 2米就是一個彎,可以避開直接沖擊波。 壕溝起悶雷~ 瞬間,泥水飛濺,士兵摔倒,所有人耳鳴不止。 …… 50斤重的苦味酸炸藥包被拋入堡壘。 2秒鐘后~ 平地起驚雷,威力大的離譜。 其中有一個炸藥包沒有落地就在空中炸了,垂直落點地面圓心 10丈以內,所有人員全部死亡。 威靈頓摔到了堡墻下邊,耳鳴,嚴重眩暈,口吐鮮血,怎么都爬不起來。 相比于摔傷,最致命的傷害是他的內臟被氣浪震碎,壽命無多~ 頭頂再次響起驚雷。 堅固的堡墻呼啦啦垮塌了一段。 …… 李郁復刻了沒良心炮! 沒有人可以承受這樣猛烈的爆炸,哪怕蹲在堅固的石壁工事內也擺脫不了死亡的收割。 聲如炸雷,氣浪如刀。 赫爾松棱堡挨了 13個炸藥包,全軍士氣就崩潰了。 士兵們或投降或逃跑。 連帶著附近的岸炮臺也一起崩潰了,炮兵們在逃跑之前點燃了火藥,算是對沙皇盡忠了。 …… 在岸炮臺接二連三的劇烈爆炸聲中,赫爾松宣告失陷。 海面,吳軍戰艦溯流而上。 數百萬人參與的第聶伯河大會戰至此掀開了新的篇章,吳軍一把扼住了聯軍的咽喉,把聯軍懟到了墻角。 次日下午, 前來增援的 4個步兵師無法過河,吳軍戰艦炮擊封鎖河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