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九十九章 毒士賈詡vs鬼才郭嘉-《三國:開局誤認呂布為岳父》


    第(2/3)頁

    終歸這一問,還是讓劉曄心里舒坦很多的,他沉吟道:“曹軍急于攻破安口,想是糧草不足,溫侯或可遣部佯攻曹軍大營,行圍魏救趙之計。”

    呂布眼前一亮,微微頷首,這倒是不錯的選擇,既可以避免與曹操正面碰撞,又能助劉備退敵。

    陳宮則是作揖道:“在下以為,劉備兵微將寡,安口又是百里小郭,斷難抗衡曹軍精兵,若是大戰陷入膠著態勢,即便我等佯攻,曹操也未必能及時退兵回援,即時劉備若是不敵,則斷送良機。”

    “所以,你也是贊成直接救援?”呂布摩挲著下巴看向陳宮,后者點了點頭,補充道:“唯一需要考慮的是,救援劉備的必經之路東林口處或有曹軍伏兵。”

    賈詡眼珠子不由的瞥向陳宮,靜待下文。

    “圍點打援嗎?”

    呂布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那當如何應對?”

    陳宮捻著胡須,沉聲道:“這只是可能而已,曹操已經調走萬余人攻城,留守兵馬不多了,應該分不出人再設伏。

    即時讓將士們小心些便可。”

    顯然,他有些遲疑不定,覺得有這個可能,又覺得不是太合理。

    難不成曹操敢玩的這么大,留座空營?

    那可是生存命脈啊,不可能的.

    呂布的眸子轉了轉,心中固然是有猶疑,林墨的話卻一遍一遍在耳旁回蕩,這小子不可能一直都陪在我身邊的

    須臾,他眼神一定,瞥向魏越,“楚南,子文,點五千兵,馳援安口!”

    “喏!”

    二人作揖后,興奮的一甩袍轉身出帳。

    看著一臉殷切的徐盛,呂布才反應過來,笑著點頭,“你也去。”

    “多謝溫侯!”

    事情已經敲定,眾人陸續離開,呂布卻有些出神。

    一直以來,像這樣的戰斗,他肯定都是會參與的,可是今天,在這里,與曹操的生死對決里,他沒有再像從前那樣身先士卒。

    他只是想,真正的成為這支隊伍的統帥。

    轅門下,騎兵、步兵魚貫而出,呂布目送著他們離去。

    營寨里共有三千三百多騎兵,他從廣陵帶來了兩千,剩下的都是張繡帶過來的。

    這次的行動,他們帶走了一千八百眾,呂布的一千五百并州狼騎沒有參與,這是他的王牌,輕易是不會動的。

    魏越一行帶著五千人逐漸遠去,最后,連步卒的身影也被林葉遮擋,呂布卻依舊看著他們遠去的方向出神。

    不知道是因為林墨不在身邊,還是因為自己沒有親自參戰,呂布的心里,總是有隱隱約約的不安。

    這種不安,不是沒來由的。

    對于這支在狼煙下百戰而存的部隊,對于這支部隊的統帥,早就該習慣了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

    所以,呂布在想,是不是自己遺漏了什么.

    允文告訴我,要采納各方意見,所有人都發表了意見,我也是按著他說的,權衡采納

    不對!

    呂布陡然想起了一個人,賈詡還沒有說話。

    當時人多,意見又是一邊倒,所以才忽略了他。

    對于賈詡,呂布有一定的了解,好歹也能算是故人,他不止一次的聽李儒說起過,賈詡的才華不在他之下,只是不愛開口而已。

    林墨在收到張繡投奔的書信時異常的亢奮,而這種亢奮卻不是因為張繡,不是因為他的部曲,只是因為賈詡。

    他回身看向營帳,又看了看大軍離去的方向,人都走了,還有必要問嗎?

    只是短暫的猶豫后,呂布就覺得應該是去跟他聊一聊的,當是敘舊也好,當是問計也罷,也可以是抒發一下心中的不安。

    念想至此,他大踏步的朝著賈詡的營帳走去。

    “溫侯何以至此?”對于呂布的到來,賈詡頗為意外,趕忙請他坐下沏茶。

    “你我昔日同僚,如今又攜手共襄大業,來看看你不應該嗎?”呂布笑著反問。

    “該是在下拜訪溫侯的”賈詡笑著解釋。

    一壺茶泡好,二人對坐品茗。

    呂布不擅長彎彎繞,沒幾句就直奔主題了,“文和,我知你謀略過人,允文也贊你之才華猶在他之上,要知道允文可不常夸人啊,可為何方才在中軍帳時卻不開口,莫不是有所顧慮?”

    賈詡聞言有些愕然。

    他驚訝于呂布竟然能這般細心的發現了存在感不強的自己,更驚訝于少年得志、叱咤兩州風云的奇才會這般贊譽自己。

    對于前者,他是高興的,因為呂布至少具備了成為人主的洞察力。

    對于后者,他則是有些神思不屬。

    火燒安豐一戰,他見識到了林墨的手段,立刻就明白招攬張繡只怕是林墨在背后出的主意,甚至那三萬石糧草也是他提議的。

    畢竟是呂布的女婿,而呂布又對他言聽計從,即便溫侯一如當年那般莽撞,有林墨在,這個陣營就值得他逗留。

    長遠來看,未必不能與曹操在中原掀起一場勢均力敵的對抗。

    但這是林墨的能力,于自己而言,終歸覺得,身份太過尷尬,并不適合在帳內提出與諸賢相左的意見。

    “文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