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第一,不可輕易分兵,盡可能發揮出我軍的兵力優勢;安豐和蕭關兩戰父親都有認真的看過戰報,曹操有兵而未盡出,才使得林墨有了弄險詐計的機會。 第二,千萬千萬小心林墨,沮授所說,林墨過慧近妖并非危言聳聽,中原一帶甚至盛傳林墨會驅役鬼神,可見其人絕非浪得虛名,他才是你最大的敵人,而并非呂布。” 廳上他對林墨不屑一顧,直呼黃口小兒,那是做給別人看的事實上袁紹心里清楚的很,呂布的仰仗就是這妖孽少年。 也正因為如此,他會選擇撥出二十萬大軍,調度文丑,大戟士、先登營和戰車給袁譚。 在袁紹的認知中,如果青州還像從前只帶那五萬大軍留守,逼急了的呂布很可能直接攻城,加上有林墨智計輔佐,青州會變得岌岌可危。 到了那步田地,前方將士還有心攻克曹操嗎? “父親教誨,孩兒定當日夜牢記!”至此,袁譚也終于明白了袁紹的良苦用心,想到自己還在跟三弟奪嫡,格局小到令人愧疚。 “這份是隨軍名冊,你按上面的名單把將軍們都帶走吧。”袁紹把提前準備好的帛布交給了袁譚。 上面記錄的大多是在大殿上支持袁譚的人,這么做也是有所用心的,這些人跟在袁譚身邊會竭誠輔佐,拼命殺敵,同時軍中不會產生因黨派問題而爆發矛盾的情況。 要說袁紹對于這一仗,不可謂不用心啊,連最細微處都已經為袁譚考慮到了。 “孩兒這便去準備!”拿上帛布后,袁譚作揖三躬身后便大踏步離去。 “譚兒!”走至門口,袁紹叫住了他,眼神有些恍惚。 “父親,還有什么吩咐?” 袁紹嘴巴動了動,欲言又止,最后什么也沒說,走上前,將袁譚有些凌亂的披風牽扯好。 一直以來,袁譚都是領兵駐守青州,也不是這一兩年的事情了,偶爾回來督辦個糧草軍械,父子間也少有閑暇談心,不知是因為這事讓袁紹心里有些愧疚,亦或者是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原因,總之,此刻,袁紹的心,亂了。 “田豐雖然過于剛直,說話有時候不中聽,不過其人是有些才華的,你可以多聽聽他的意見。” 袁紹最后扶了扶袁譚腰間寶劍,擠出一抹笑,“去吧,一年后,我們父子河南(黃河之南)再見。” “父親保重!”袁譚感受到了袁紹的異樣,走出門后,轉身跪在地上,磕頭告別。 北國那頭會因為怎么用兵,如何部署而爭吵,許昌的情況就沒這么友好了。 原本蕭關之戰就是曹操強行發動的,兵敗后雖然拿了一封呂布的請和書回來,但也只是勉強的安撫了這些人。 現在,袁紹已經讓陳琳撰寫了一篇新的討賊檄文,號稱七十萬的大軍,嚇的兗、豫兩州的世家大賢們瑟瑟發抖,不少人已經秘密寫信給袁紹表忠心去了。 甚至,外圍的巡哨都有抓到過信使,可曹操并沒有發作,可以理解,七十萬大軍啊,自己不過十萬人馬,從來就不把雞蛋放一個籃子的世家,還能跟你一起同生共死? 不過他需要最快速度的安撫住這些惶惶不安的世家豪強,因為這次是有進無退的存亡之戰,無論是糧草、軍械還是將士,都需要他們支援,否則,袁紹都不用打,拖也能把自己拖死。 問題是,怎么安撫? 像從前慣用的路子,讓荀彧帶著鐘繇、杜襲一干人回老家,程昱他們去東郡?用腳指頭想都知道行不通,因為就連杜襲他們幾個都被嚇的不輕。 “在下倒是有個法子,或可一試。”墊著枕頭背靠在榻上臉色有些蒼白的郭嘉輕聲說道。 自從天氣轉暖后,郭嘉身子就好了很多,加上這段時間曹操嚴格控制不讓他喝酒和御女,雖說還躺在床上,實際上已經好的差不多了。 坐在榻上郭嘉旁邊的曹操側著頭,蹙眉道:“奉孝且說來。” 耳語一番后,曹操眉宇間的陰郁瞬間消散,不由朗聲大笑起來。 “好好好!” 一連說了三個好后,握著郭嘉的手,激動道:“這確實要比挨個上門拜訪管用的多,你且養好身子,明日便召集議兵。” 事實上距離袁紹發布的討賊檄文已經過去了一些日子,但中間曹操一直沒有議兵,就是不知道該怎么堵住麾下文臣武將求和的嘴。 果不其然,議兵才剛開始,風向就朝著預料的方向吹去。 “司空,袁紹勢大,兵鋒正勁,不可力敵,在下建議派使者入北國請和!” “司空,袁紹新并四州,戰將千員,帶甲七十萬眾,聲勢滔天,反觀我軍,接連失利,人困馬乏,亟待休整,還是先行請和吧。” “司空,在下也建議避其鋒芒,以圖后發制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