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陳宮、高順等人皆稱這是咄咄怪事,就連呂布也感嘆活了幾十年頭一次遇著這種事情。 畢竟,后周開始,經春秋戰國,再到秦漢,百姓一直是在溫飽邊緣苦苦掙扎的,在各種稅賦和土地兼并的推動下,百姓和朝廷往往是站在對立面。 譬如席卷了八州之地的黃巾之亂過去也才堪堪十五年而已,中間也經常會出現流民暴亂的情況,這些都是鮮血淋漓的證明。 所以,百姓送萬民書對朝廷要員歌功頌德這就好比太陽打西邊出來一樣稀奇。 而催動這次百姓主動寫上萬民書的緣由是田里的水稻長勢喜人、顆粒飽滿,僅僅是預判性的收成就要比去年多出三成來。 要知道,使用有機長效肥的年頭,田地里的收成肯定是一年不如一年的,這是受到土地肥沃和土質的影響導致的。 明明是去年新開墾的荒地,卻出現了第二年比頭年收成高,這本身就無比驚喜了。 粗粗計算下來,刨去各種稅賦,今年家里的各項開支都能得到妥善解決,甚至可以有一定的存糧,這就意味著他們擁有了抵抗風險的能力,不至于再被世家豪強兼并了手中土地。 百姓們心里明鏡似的知道這一切都是拜誰所賜,是林墨,他派發的無機肥使得各郡出現如此盛況,可這般神器,他卻分文未取,一直被官吏和世家豪強壓榨的百姓表示有點無所適從。 從曲轅犁、龍骨水車再到免費的化肥,百姓都是很單純的,除了寫下萬民書對林墨表示感謝,也不知道自己還能做點什么了。 “放眼整個天下,除了你林允文,除了我們徐州和江淮,再無此等奇聞了?!标悓m看著案頭上的萬民書嘖嘖稱奇。 老岳父拿起幾張萬民書瞧了一眼,上面歪歪扭扭的幾個字,他知道這有多難辦到,在普遍不識字的百姓面前,一份這樣的萬民書基本就是一個鄉一個鄉推選出會寫字的人在上面簽名。 自然,不可能真的有一萬條名字,有的上面幾十條名字,有的只有十幾條,可這些名字的背后,是無數百姓的感激。 “都說劉玄德仁義,能比我賢婿仁義?瞧瞧,都瞧瞧?!? 呂布拿起一張帛布在眾人面前揚了揚,一臉深沉的說道:“這才叫仁義?!? 廳內眾人誰聽不出呂布在凡爾賽啊,不過有一說一,這事確實是值得稱頌,眾人自然不會介意對林墨奉上幾句好話的。 而且,這也確確實實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百姓們大豐收代表今年的稅賦也要比往年更多,府庫錢糧壓力能夠得到極大的緩解。 作為文臣,他們手頭上都有各自治理的地頭,作為武將,也有各自軍費開銷,此時都不約而同的打著小算盤準備將明年的費用報高一些。 非要說有人不高興的話,徐揚兩地的世家就對此很不滿,因為他們并沒有分到化肥,天知道這些人的家里圈養了多少農奴,不可能白白送給他們的。 林墨也對他們進行了明碼標價的售賣,不過化肥的效果沒有得到驗證前,他們當然不會瞧一眼。 現在好了秋收在即,效果出來了,這些個世家就跳著腳要罵娘了。 自家收成竟然還比不過民間百姓,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 不滿歸不滿,可林墨先前都跟他們打過招呼了,自己不買,也怨不得他人,只能憤恨的要預定明年的化肥,深怕被搶購一空了。 看著整個臺案堆著的萬民書,林墨有些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百姓這么搞明年還怎么收錢啊,化肥計劃可是強軍關鍵的一環,因為這單生意不再像從前把手伸向世家,而是伸向了大漢十三州。 同時,這本來就是與百姓互惠互利的存在,也不必心里有芥蒂,甚至林墨都規劃了這些錢怎么去開支。 看來,要想個折中的法子,好歹自己被百姓捧的這么高,不好轉頭就下狠手呀。 “看來明年的稅賦要往下壓一壓了。”賈詡看出了林墨的小心思,笑盈盈的說道。 “這倒是個不錯的辦法?!绷帜俸僖恍?,化肥照樣按價出售,但稅賦方面可以適當下調,這樣一來賺錢計劃不耽擱,百姓們也不至于受到太大沖擊。 而且,長遠看來這甚至算的上是陽謀了,各州郡對百姓收取的稅賦大體是相差不遠的,一旦徐揚兩州下調了,對于其他州郡的百姓來說,是不小的吸引。 “好了好了,這事先放一放,回頭再慶祝不遲,今日召集你們前來是有大事相商。” 呂布拍了拍手,示意眾人安靜下來,隨后文武各自歸列,他才沉聲說道:“秋收在即,這也意味著與北國的大戰不遠了,公臺,把情況都說一說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