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徐庶是哪里人,甚至叫什么名字,袁譚都不知道,他只知道是一個跟著張楊從河內跑出來的儒士。 對了,身份是河內郡的治粟掾。 除此以外,對徐庶就沒有更多的信息了。 畢竟,袁譚需要在意的是張楊,至于他手底下跟來的十幾人,根本不屑多看一眼。 所以徐庶說有發明要獻給袁譚的時候,袁譚心里是很詫異的。 而且他言之鑿鑿能助自己在戰場上一振聲威,聽來這發明當是驚世駭俗了吧。 在營寨里七拐八彎之后,來到了張楊的大帳門口。 營帳門口,擺放著一個半人高的物件,那物件呈圓柱形,外表用薄紗籠罩,內里是竹篾編織的骨架,下方連接著一個竹篾編織的底框。 “這是何物?”袁譚第一次見到這種玩意,一臉茫然,看起來也不像農具,要說打仗用的,又沒有利刃在周遭。 就這玩意能讓他以后領兵在戰場上大振聲威,你怕是對大振聲威有什么誤解吧? “稟公子,此物名喚天燈,點燃下方的油脂塊后,不多時便可飛上天。”要說這玩意叫什么名字,徐庶是知道的,但不敢說。 因為林墨告訴他,這玩意叫允文燈,把名字告訴袁譚,很難讓他不亂想呀。 “這玩意沒有羽翼,怎么可能會飛呢。”袁譚圍著天燈走了一圈,嗤笑著搖了搖頭。 君莫欺我不識字,世間安能有此事。 “公子可否準許在下試驗一番?”徐庶也不解釋,笑盈盈的問道。 袁譚揚了揚額,旋即后退了幾步。 徐庶喚來兩名軍士拉扯著用薄紗裹了好幾層的燈身,底框雖是用竹篾編織,但技藝不俗,可做到滴水不漏,里面裝的都是油脂,同時擺放了十幾條燈芯。 只見徐庶將一條條燈芯點燃,時間慢慢推移,薄紗制成的燈身內部空氣受熱膨脹,形成了內外空氣密度差異,不多時兩名軍士便覺得手中天燈隱隱有了一股向上起飛的勢頭。 “放手。”這玩意林墨也只是給徐庶演示過一次,當時還沒飛起來呢就被林墨一把給扯了下來,現在他只能憑那點滴記憶做出判斷。 所幸,結果并沒有讓他失望,這天燈雖是搖搖晃晃,到底還是飛了起來。 這一幕可把袁譚給看傻了眼,連早有心理準備的張楊都目瞪口呆。 周遭軍士更是紛紛仰頭,嘀咕道:“神物,神物啊,既無羽翼,又沒繩索牽扯,竟然能飛起來。” 甚至有軍士直接納頭就拜。 沒辦法,作為思想被禁錮到張角憑借著一則杜撰故事加幾張黃符就能號令百萬之眾的時代下,看到這種完全顛覆認知的現象,免不了會認為這是神跡,甚至覺得徐庶很有可能是神靈的使者。 就連在營寨另外一頭忙碌著準備去糧草大營設伏的文丑都被這一幕吸引的忘記了自己的任務,呆呆看著天燈。 “這這.” 袁譚一度語塞,內心的震撼全部都寫在了臉上,最后吃吃道:“這天燈竟然真的會飛,可它又如何助我在戰場上大展聲威呢?” 徐庶微微一笑,從容道:“公子,假設我們要傳令于五十里外的軍隊進攻,或者御敵,即便是派出八百里飛騎,沒有一個時辰也無法將信息傳遞出去。 若遇山路崎嶇,只怕要搭進去幾個時辰。 可天燈放飛后,數里地外都能清晰的看見。試想,如果每五里地安排一名軍士手持天燈待命,一旦有緊急軍務,則紛紛將手中天燈點燃,如此即便相隔百里,也只需要一炷香的時間就可完成傳令。 兵貴神速,公子以此搶占先機,還不足以在戰場上大展聲威嗎?” 徐庶的話鞭辟入里,僅僅是思忖片刻袁譚就明白了其中奧妙。 當真不假。 比方說,糧草大營里如果安排一支軍隊,可對方卻轉而來進攻大營了,等快馬跑過去通知,這一帶的山路,沒有一個多時辰也跑不到。 如果用這天燈傳訊不僅時間上大大縮短,而且無視任何的地形。 這不是神器又是什么呢? 反應過來的袁譚當即走到了徐庶面前,拱手作揖,“先生大才,我有眼不識泰山了,先前無禮還請勿怪!” 憑這天燈,袁譚的腦海里閃現了無數神兵天降的戰術,光是想想都讓他覺得熱血沸騰。 能發明出這等神器的人,大才二字當之無愧,不排除未來他還能帶給自己其他的驚喜,所以,這樣的大禮,袁譚覺得徐庶是配得上的。 “公子言重了,但愿能助公子一臂之力吧。” 袁譚重重的點了點頭后,直接握住了徐庶的手,眼神堅定,“先生放心,待我破呂之后,必拜你為彭城太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