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袁尚一如既往的喜怒言于色,不高興了就罵人,而且不是揶揄嘲諷,就差沒指著審配的鼻子罵了。 許攸心里忍不住又腹誹了一句,庸主,就這點出息了,你是不是忘了隔岸觀火本來就是你自己心里的選擇,只不過是借審配的嘴說出來罷了。 現在出了事就把責任全部推給他? 不過想想也對,這些年你能有什么真才實學,唯一的本領大概就是推卸責任,大概跟郭圖學的吧。 就這么點事把你給嚇的,中山國里山賊作亂讓袁熙出兵不就行了,并州的麻煩只需調動蔣義渠五萬大軍渡河直撲許昌,還不能圍魏救趙? 唉,看來把你賣了是明智的。 “主公,黑山賊不過是疥蘚之患,不足以亂局,可遣人差使二公子領兵平亂即可;至于并州之危,在下建議令蔣義渠領黎陽五萬大軍趕赴增援,如此兩線牽制,曹操首尾難顧,必敗無疑!”等到袁尚發完了怒火,審配才把心中所想說出。 沒等袁尚反應過來,許攸開火了,這一次,他要跟審配正面硬剛,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庸主能賣多少錢,全看這一局了。 “主公,審配之言乃匹夫之見萬不可依從,倘若幽州此時正有鮮卑入侵當是如何?倘若二公子見北國禍亂,不遵主公之意又當如何? 曹操進攻并州,張燕作亂中山,皆因主公為袁譚所困不能自顧,這才是北國禍亂的根源所在。 主公欲從速平亂則需下定決心,依呂布之計,一舉攻克袁譚,收復青州,平定東面戰火后,大軍回援,即時根本無需出兵張燕便會望風而逃,主公再集中兵力一路向西與高干一并圍剿曹操。 在下幾乎敢斷言,曹操便是不戰死并州,也會大敗而歸,主公上報父仇,下安百姓,如此方顯我北國雄主之風!” “你”審配指著許攸的手顫顫巍巍,一時語塞。 他有些懵,自己領監軍職務后就成為了袁尚之下北國第一人,許攸一直對自己是很忌憚的,怎么今天會跳出來直接開懟。 袁尚直接一壓手,打斷了審配的施法,看樣子他是想認真思忖一番。 遵從本心的話,他當然不想像許攸說的那樣直接梭哈。 但剛才那句話好像點醒了袁尚,北國的禍亂是因為自己被袁譚牽制住不能自顧,認真想想,好像確實是這么一回事。 尚未開戰前,曹操敢來北國嗎,張燕敢鬧騰嗎,所以所謂的派兵去平亂,都是治標不治本的。 當初為什么急著出兵,不就是怕自己沒什么反應,各方會不服,連袁熙都有可能生出異心來。 眼下的局面,其實是一個道理才對,因為自己不能退敵,大家都開始跳出來瓜分這塊肥肉了。 袁尚有些害怕,如果繼續這么下去,外圍還有西涼馬騰韓遂,內部也可能出現王燕、陳燕、李燕。 心里是這么想,甚至也在暗示自己快下決心吧,已經是穩操勝券的局面了,不可優柔寡斷。 可真的讓他下決心的時候,他又如鯁在喉,說不出話來,折騰了大半天只是讓審配和許攸都退出去,他需要三思。 有趣,都這時候了還學人三思呢,也對,你們老袁家的優良傳統嘛,許攸心里冷嗤了一聲扭頭離開。 審配還想多勸幾句,不管袁尚怎么待他,終歸是自己選擇的扶持對象,不能眼睜睜看著北國毀在他手里,換來的結果是又一頓臭罵,這才郁悶的離開了。 有些事情,想的再多也是徒勞,人生不能預設,誰也不能靠妄想活著,想知道水深不深只有自己親自蹚過去。 這么簡單的道理,袁尚也需要想足一整晚,第二天他才終于下定了決心,聽許攸的,跟呂布一起扳倒袁譚。 他想明白了,從頭到尾,袁譚才是擋在他面前最大的障礙,不把他給清除了,這北國之主的位置是坐不穩的。 “復信呂布兩日后動手,十二萬大軍,全部投入前線!” 在他的預設中,不只是要猛攻袁譚大營,還要在他敗走的路上設置三道封鎖線,一言蔽之,這次一定要把袁譚逼入死境。 “十二萬大軍主公,大營這頭只留一萬人,是不是少了點?總是要防止一些預料之外的事情啊。”審配不安的說道。 “誰說大營只留一萬人大營留軍兩萬戒備,把云落谷的兵馬抽調一萬出來參與到進攻當中。” 袁尚說完,審配就倒吸了一口涼氣,“這主公,烏巢之敗歷歷在目,主公不可大意啊,我軍數十萬糧草皆屯于云落谷,那里的安全與大營一般重要.” “主公明鑒,云落谷有一萬人把守,足夠了,那里位置隱蔽,地勢險要,三軍進攻下袁譚自顧不暇,如何能對云落谷起意啊!” 許攸說完,審配想要反駁,可袁尚不打算給他這個機會,“夠了!別再說了,此事我意已決,不必多說!” 他覺得,自己過去的優柔寡斷就是聽的太多了,有時候該果斷的時候,就要堅定的把耳朵堵住,力排眾議。 實在沒氣撒的審配只能惡狠狠的瞪著許攸,已經想了好多個辦法準備秋后算賬了。 這回許攸沒怵他,也是玩味的與他對視,倒是要看看是誰笑到最后。 終于等來了袁尚的信,林墨懸了半月的心,總算是落地了。 他還是有些擔心袁尚會臨陣怯戰的,畢竟各方面的算計都是掐著時間來推演的,想用這點人跟袁家兄弟的二十多萬人博弈,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出錯。 看來曹操那頭應該是給足了袁尚壓力,到底沒讓自己失望呀。 “可以通知袁譚準備動手了吧?”呂布扭動著脖子,一副戰意洶洶的模樣。 憋了這么些日子,可算等到了最關鍵的一戰。 林墨點了點頭,“入夜后我會派人去送信的。” “允文啊,袁譚這小子看上去要比袁尚精明不少啊,明顯有兵力懸殊,他還是決心要派兩萬人跟著我們。” 呂布干笑了一聲,“我提議說到時候兩家分兵攻襲袁尚的大營,他還不答應,非要大家一起行動,分明是要盯著我們。” 林墨也被逗笑了,“大概,是怕落得跟皇叔一個下場吧。” 回想起當初安豐大戰的時候,劉備不就是這么讓自己給賣了的嗎,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啊。 而且,林墨其實也很贊同老岳父的看法,袁家三子中,真正有資格接任大位的,確實是只有袁譚一個。 不夸張的說,如果是他接位了,不管是自己還是曹操,想對北國有想法都太難了。 可惜啊,人生從來沒有如果,歷史上的意難平,哪一個不是因為一念之差呢。 “雖然袁尚大軍傾巢而出,但我相信他的中軍寨里還是有埋伏的,我們的人戰力太弱了,只怕這次要折不少。”呂布有些難受的說道。 “這是沒辦法的事,現在袁譚對我們的戒備心很重,沒猜錯的話,大戰一結束他就會趕我們離開了。” 林墨嗤笑了一聲,“可惜啊,他不明白什么叫請神容易送神難。” 呂布也感慨的搖了搖頭,“他是明白與虎謀皮的道理的,所以防備心才會這么重,只是沒料到有些人是他根本無法掌控的。” 老岳父說的好哇,振聾發聵。 拜他所賜,這北國,總算是謀定了。 求推薦票和月票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