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是呂布的人昨夜來襲營了?那谷內為何還要立著我袁字大纛,著實令人不解。 “袁尚,你還真被擒來了,這林允文倒真有些道行?!? 看見許攸的那一瞬間,縈繞在腦海里的疑問似乎都被驅散了。 是他,他投靠了呂布,從離間計開始,都是他與林墨唱的一出戲,就是為了把自己逼入到今日的絕境。 這個賊子,父親待他恩重如山,我待他亦是不薄,他卻叛我袁家,袁尚目光擇人而噬,本能的想掙脫軍士的束縛要上去給許攸一個痛快。 結果自然是不能如愿的,只能歇斯底里的吶喊,“是伱!許攸,人無信不立,你背信棄義,枉讀圣賢書,不配立于天地之間!” 許攸只是冷嗤了一聲,居高臨下的蔑視著袁尚,“你倒是讀了不少圣賢書,都讀到兄弟相殘了,就別說我了?!? 袁尚猜的一點都沒錯,不止是離間計,就是眼前這座糧草大營也是許攸出了不小的力。 云落谷屯糧這事是許攸透露給林墨的,早在兩天前,高順就已經從黃河逆流而上進入了夏津地界伺機而動。 昨天夜里,兩方大戰的時候,袁尚前腳剛走,許攸后腳就帶著虎符來到了云落谷,把谷內兵馬帶到了高順的埋伏圈里。 要說順利,這里的戰事可以算的上是輕取了。 原本高順帶來的兵馬中精銳就不少,人數占優,還是伏擊狀態,不到一個時辰,張繡斬將后就把剩下人都給俘虜了。 “你們.你們到底想干什么?”袁尚環顧周遭,發現不僅自己的大纛還立在營中,就連呂布的人也都換上了己方戰甲。 “請大將軍在此地稍待休整,云只是奉命將你帶到此地,具體的事情,稍后便會知曉。”趙云說話和風細雨的,讓袁尚甚至都覺得他是個儒士。 肉在砧板等著被剁的感覺,讓人很煎熬,袁尚要求進入中軍帳里等待,趙云也沒拒絕,只是跟在他身邊。 袁尚是個講究人啊,進去后還要坐在帥椅上,順帶著思忖自己想要求得一線生機當是如何與呂布談判。 俯瞰整個夏津,此時零零散散的潰兵隨處可見,袁譚的人漫山遍野的抓俘虜,部隊分的很散。 袁譚心情很好,終于大勝袁尚了,昨夜一戰,自己固然有不小的損傷,可正面擊潰了袁尚,還能收攏他的敗兵,等全部整頓工作完成,兵馬可以暴增至十六萬往上。 而且,收取冀州不會再有任何的阻滯,加上自己的二弟一直沒有參與他們的奪權之戰,袁尚敗亡后,肯定也是會愿意支持自己的。 他甚至都已經看到了坐在鄴城帥椅上發號施令的自己是何等意氣風發。 不過,在此之前,還有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要做。 那就是,驅逐呂布。 現在,他已經沒用了,留在北國也是浪費糧食,當然該回徐州了。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即便是各部兵馬的任務都很重,要抓俘虜,看押,分部,但袁譚還是調走了兩萬兵馬趕赴袁尚的中軍大寨。 兩萬人這個數字袁譚有認真算計過的,拿下袁尚的中軍大寨后,韓莒手上怎么著也還能有一萬人吧,呂布的部曲也不可能是完全沒有損傷,便是算著他還有一萬五千人,自己也是倍數于他。 若是好言相勸讓他離開而不自知,那就不要怪自己無情了。 來到中軍寨的時候,袁譚才知道韓莒陣亡了,心里止不住的悲傷。 北國四庭柱不復后,韓莒已經是中流砥柱的存在了,別看北國軍目前能湊出十幾萬人來,可像韓莒這般忠心、勇猛還懂帶兵的武將,卻是鳳毛麟角。 如果他不死,袁譚甚至打算將他培養成下一個河北庭柱的人物,三軍主將的存在。 可惜 袁譚解下自己的披風蓋在韓莒的身上,眉宇間彌漫著悲愴的神情,韓莒是個好將軍,袁尚那般步步緊逼之下,他也沒有想過離開自己。 身后的呂布也嘆了口氣,“賢侄啊,都怪我沒能保護好他?!? 收斂起悲傷,袁譚讓人把韓莒的尸首抬走,這才站起身子看向呂布,平聲靜氣的問道:“不知接下來叔父有何打算?” “如今我已助你擊潰袁尚,差不多也該回去徐州了。” “如此甚好,我知夏侯惇率兵進攻安豐,切莫因侄兒這頭的事情而令安豐不穩,反教侄兒慚愧。” 袁譚朝著呂布拱手道:“那便請叔父整頓好兵馬,侄兒親自送您到渡口吧?!? 你還挺急的呀,過河拆橋也沒這么迅速的吧,不過沒關系,允文會告訴你,什么叫釜底抽薪的。 呂布只是會心一笑,隨后就下令讓大軍整軍,準備撤向渡口。 “對了,為何不見允文賢弟?”這會袁譚才發現林墨不見了。 “兵荒馬亂的,他武藝又不行,我已讓人護送他去了渡口。” 袁譚點點頭,沒再多問,只是依舊張望,總覺得有什么地方不對勁,但又說不上來,好像少了點什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