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二百三十二 鬼才與毒士的智斗-《三國:開局誤認呂布為岳父》


    第(1/3)頁

    曹軍中軍帳內(nèi),二十多名甲胄上滴著水的斥候單膝跪在地上,瑟瑟發(fā)抖。

    呂軍從哪幾個城門出城的?不清楚。

    呂軍大概出來多少人?不清楚。

    他們到最后是不是都去了雁回嶺?也不清楚。

    合著郭嘉特意派出了比平時多三倍的斥候,結果卻什么消息也沒帶回來。

    對此,斥候們的解釋是,當時雨下的太大太急了,只能夠確認呂軍確確實實出了城,但他們根本無法靠近查看,因為暴雨下這一帶的草地都被泡成了淤泥,戰(zhàn)馬非常容易陷蹄,一旦被呂軍發(fā)現(xiàn),根本沒機會跑。

    而安排在雁回嶺山腳下守著的斥候則更冤了,他們哭著解釋道,大雨下了半天后,先前幾處低洼地帶都變成了河流,他們?nèi)绻俨怀纷撸突夭粊砹搜健?

    其實這一帶的地形夏侯惇都不知道勘察過多少次了,當然知道斥候們沒有說謊,這種大雨可以在一個時辰內(nèi)就讓原本干涸的河床變成一條湍急的河流。

    尤其是淮南一帶雨水豐富,往年雨季時候肯定會沖刷出不少溝渠、河澗的印記,這些地方只要再遇暴雨,立刻就會變成一條小河。

    中原一帶的軍士對這里的情況又不熟悉,忽見這般陣仗,嚇的扭頭就跑也是情有可原。

    所以,他也只能是責罵了幾句,象征性罰了他們兩個月的俸祿就算草草完事了。

    “先生,我看也不必多慮,就算沒有親眼看著張遼的人上雁回嶺,那他們還能去哪里呢,大雨之下又不能作戰(zhàn)偷襲,不至于斷我軍后路。

    當然,安豐城往東三十里也有幾個縣城,但他們要是跑那么遠,除非是放著安豐不想要了,先生不必太過謹小慎微的。”

    看著一臉沉思的郭嘉,夏侯惇大咧咧的擺擺手,表示不用太大壓力。

    能親眼看著他們的人上山,當然是極好的,可便是看不到,猜也能猜到他們沒有別的去處。

    安豐一帶大雨傾盆,城內(nèi)算他兩萬呂軍吧,總是要找地方躲雨的吧。

    不去雁回嶺,那就只能去附近的縣城,但那樣一來就失去了對安豐搶占的先手,不合常理。

    “斥候們只是知道有人從安豐城里跑出來了,連人數(shù)、去向什么都不清楚。”

    見郭嘉惆悵搖頭,夏侯惇悶聲問道:“那又如何?”

    郭嘉看了他一眼,發(fā)現(xiàn)這個統(tǒng)帥做的有點太失敗了,“那就證明,即便從城里出來的是普通百姓,只要打著呂軍的旗幟,哪怕是去了其他城池避難我們也不得而知。”

    遲鈍了一會,夏侯惇才緩緩起身走向郭嘉,雙手攙扶著臺案俯下身子,沉聲道:“先生的意思是,呂軍或許根本就沒出城,又或者還滯留了一大批的精銳在城里?”

    郭嘉沒有回答,可夏侯惇本能就順著這個思路往下想。

    如果真的是這樣,等到大雨過后,決水水位下降,他帶著寨子里的曹軍一鼓作氣沖進城,那個時候必然是人困馬乏,呂軍突然殺出,那次第,只怕要比第一次夜襲安豐還要慘烈。

    呂軍要是再玩的狠一點,雁回嶺上那幾千人不顧一切的沖擊自己的大寨,到時候直接丟了安身之地,幾萬人要全部葬身在淮南了。

    這個念頭讓他有些細思極恐,于是夏侯惇心一橫,“索性等雨停后,我?guī)к姎⑷氚藏S,直接屠城管他是呂軍是百姓,一鼓作氣殺個干凈以絕后患!”

    郭嘉緩緩搖了搖頭,“安豐雖不是什么大城,但作為治所,三五萬人還是有的,一時半會根本殺不盡。況且將軍入城后是先設防,還是先屠城呢?

    若是先設防,城內(nèi)真有呂軍,如何招架?若是先屠城,在我軍力竭之際,呂軍從城外殺入又當如何?”

    被問的啞口無言的夏侯惇直接轉(zhuǎn)身,在帳內(nèi)來回踱步,走了一會,又折了回來,疾言道:“不若直接水淹安豐,這樣即便是城里有呂軍,我們也可一勞永逸!”

    郭嘉依舊是搖頭否決,“若是安豐不能為我所用,那么后續(xù)便無法對安豐以南的幾個縣城掠地,也無法造成對廬江的威懾,繼而戰(zhàn)線東移。

    所以,安豐不能毀了。”

    徹底失了耐性的夏侯惇冷哼一聲,“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們就只能守在這個大寨里,等雨停了后目送著張遼退回安豐是嗎?”

    郭嘉嘆了口氣,蹙眉道:“此人心計頗深,早已將這些都算計在內(nèi),令人佩服啊。”

    “如果林墨在這里,我相信以這小子的妖孽智謀真的能做得出這樣的事情,可他現(xiàn)在在北國呢,先生是不是有點杞人憂天了,才假想了這么個強大的對手出來。”

    過了幾天安生日子,夏侯惇又開始認為郭嘉過于謹慎了,這樣的性格雖然不至于出什么大錯,終究也打不了大勝的。

    他承認,自己第一戰(zhàn)是輕敵了,中了對方的詐降計,但如果因為這樣就束手束腳,那不如趁早打道回府。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