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自從曹操攻占漢中的消息傳回來之后,人心浮動的荊州開始有序的穩定下來,蔡家和蒯家蠢蠢欲動的心徹底冷靜,甚至清醒自己沒有在夏侯惇死后做出一些過于明顯的蠢事來。 從疆域上來說,失并州得漢中,當然是不成正比的;從戰略上來說,作為大漢戰馬的養殖基地,并州丟失也意味著曹操失去了一條購買戰馬的便捷通道。 而從人口、稅賦和富庶程度來看呢,整個并州其實不見得能勝過漢中一郡之地的,勉強算他持平。 可要是從戰略意義來講,并州就遠不及漢中重要了,這里北通關中、南連巴蜀、西控隴右、東臨荊襄可抵中原,最要緊的是作為益州門戶,漢中一丟,也就意味著曹操隨時可以對川地用兵。 已經得到荊襄的前提下,如果能把益州納入到曹操的戰略后院里,那么,曹操的基本盤將要比當年的高祖帝劉邦還要強橫。 再算上手中的天下大纛大漢天子,荊州士族有理由相信,曹操,還是奪天下最熱門的人選,這次的押注,沒有選錯。 長沙郡治所臨湘縣的將軍府內,梧桐已經開始漸黃了。 樹下的幾人,聆聽風聲,心思各異。 劉備心里非常的忐忑,乃至于用驚恐也不為過。 七顧茅廬請出諸葛亮時曾隆中定下一統方針,先拿荊襄,再奪益州,至此占據半壁天下與曹呂爭雄。 因為當時諸葛亮的預料是曹操和呂布定是會在中原一帶死磕到底,即便他勉強拿下了荊襄,人心不穩,一旦雙方陷入僵持,自己就能憑借劉琦長子的身份,師出有名,拿下荊州。 荊州到手后,便可長驅出中原,與曹呂一較高低。 可現在,曹操的手伸到了漢中,隔著八百里都能感覺的到他現在正留著口水盯著益州呢。 如果說益州是在劉璋的手上,那么諸葛亮的方略他覺得有很高的可行性,因為劉璋就是個蒙受祖蔭的紈绔罷了,可要是在曹操的手上,川地天險將發揮的淋漓盡致,誰人可取啊。 但,關羽和張飛的心思不同,他們翹首以盼,打吧,去打益州吧,川地有天險,就算劉璋是個軟柿子,你一時半會肯定也吃不下,到時候,自己就可以帶著城里的大軍,跨過湘水奪下零陵、武陵和南郡,即時堅不可摧的襄陽就是自家的門戶了,大哥就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荊襄之主。 而諸葛亮,一臉深沉,對于曹操會拿下漢中這件事他一點也不意外,并州已丟,荊襄不穩,就憑先前的局面,曹操根本無力在中原與呂林掀起皇朝歸屬的戰斗。 他也站在過曹操的角度去分析,當時的情況來看,擺在曹操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么拿下湘南三郡,把荊州版圖重新合一,這樣可以穩住內亂,也解除了后顧之憂。 要么就是攻克漢中,打開益州門戶,為自己搶得戰略要沖,這樣便可以平衡丟失并州的沖擊。 如果說,有什么是他沒料到的地方,那應該就是請關中十部入三郡之地吧,明面看著像是在轉移西面的壓力,但關中十部又不完全聽命于曹操,所以,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了。 甚至當時曹操把三郡讓出來的時候諸葛亮自己都有點懵,等到拿下了漢中后,整個局勢就一目了然了,不由嘆服曹操的布局手段實在高明。 擁有了北國和徐州的呂林要對中原用兵,已經避不開關中十部的威脅了,作為從貧瘠之地進入富庶三郡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十部人馬內心深處的欲望和野心被激發出來了,一定不會在中原大戰的時候,冷眼旁觀。 對于人心的把控和戰局的搭配,曹操真是算計的很透徹。 即便如此,益州就目前來看,除非他自己內部出問題,否則曹操一時半會也攻不進去,因為他還需要顧及北方的林墨。 諸葛亮現在,既不會像劉備那樣去擔心益州姓曹的問題,也不會像關羽和張飛渴望曹操深陷戰爭泥淖從而吃下荊州。 他是謀士,需要做的是要對天下局勢的下一步發展,做出一個精確的判斷,只有這樣,才可以搶在人先,不處處受制于人。 上一回,林墨忽然就發兵拿下太行山和并州,就是直接打亂了諸葛亮的計劃,導致他鯨吞荊州的計劃落了空。 所以,這一回,他必須做出最精確的判斷。 局面上來看他跟龐統一樣,更傾向于林墨會對關中用兵,因為十部人馬是個極其不穩定的因素,如果不把這個隱匿在平靜湖面下的暗流清除,隨時可能被他反噬。 問題就在于,林墨會用什么樣的手段可以穩住曹操不在他與關中十部交戰的時候,趁虛而入。 想用關中換益州? 那顯然是不可能的,畢竟益州放在那也跑不了,但趁著呂林與關中十部戰斗的時候偷襲北國卻是千載難逢的戰機。 “孔明,我想是不是要給劉璋寫封信安撫,我真擔心漢中這一丟,蜀中一日三驚之下,他會不戰而降了。”劉備眉頭緊鎖的問道。 “誒,俺看啊,用不著這么麻煩。” 張飛一擺手,挑眉道:“如今曹操雖是拿下了張魯,可兵馬都在漢中,莫不如趁著他還沒反應過來,奇襲零陵、武陵,就算只拿下一個郡也能讓劉璋有底氣啊。” 關羽瞇著丹鳳眼捋著長須點頭道:“大哥,三弟所說不無道理,此舉亦可向川中軍民證明一件事,只要曹操敢入川,大哥就會率軍偷襲曹操后方,這可比寫信管用多了啊。” 劉備不置可否,帶著征求意見的目光看向諸葛亮,后者緩緩搖頭。 “主公,曹操雖然身入漢中,可荊州這里還有大將曹仁坐鎮,又兼荊州十萬人馬,此時絕非用兵之機。 再者,軍中兵馬雖已擴至五萬有余,但多為新募,戰力不及,還需訓練。 其三,江東孫策也一直對零陵、武陵垂涎三尺,廣陵他拿不下,要想進入中原,就只剩下荊州這一條路了,他不會眼睜睜看著我們去取的。” “軍師,某雖不如你知兵,卻也知道光是在校場之上是練不出百戰精兵的,沒有什么地方能比戰場練兵更有效了,如果不讓他們參戰,見到真正的戰場是什么樣子,如何成為精銳?”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