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當然,最主要的問題還是道義,劉備的身后有劉琦,他取荊州,確確實實要比孫策容易的多。 得到了肯定的目光,其他人也沒有提出反對的意見,或許本身也夾帶了對呂林集團的私仇在內吧,所以,孫策也很果斷的點頭,“不知先生有何妙計。” 諸葛亮嘴角微微勾勒,他知道,此行要做的事情,辦妥了。 在諸葛亮繪聲繪色的推演下,江東眾人皆是頷首贊同的。 大概,也只有周瑜是面如沉水吧,目光中透著幾分欣賞,諸葛亮當真有遠瞻啊,劉備得此人,早晚會成大業的。 “若能如此皇叔盡可放心取荊州便是,我孫策斷不會背后偷襲,當然,這是指先生今日所言不虛的情況下。”孫策頗為滿意的看向諸葛亮。 “不敢欺瞞吳侯。” 諸葛亮拱手說完便轉身退了出去,臨別與周瑜目光交匯,彼此都露出會心一笑。 待得諸葛亮走后,孫策才合起了那張羊皮圖紙,沉聲道:“公瑾以為諸葛亮所說能行得通嗎?劉備就那么點兵馬,又要取荊州,又要分兵助我,有沒有可能是在調開我的兵馬?” “主公可放心,如果劉備不能給一個滿意的答復,就算他拿下荊州,也就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智者不為。”周瑜覺得像諸葛亮這樣的聰明人是不大可能拿這種事情來畫餅的。 “那便看看他有沒有這個能耐吧。”孫策長舒了一口氣。 如果到最后,真的各取所需,結果當然是孫策樂于見到的。 順帶也告訴天下人,這大漢皇朝,不是只有曹操和呂林兩方人馬的。 權弟、黃叔,此舉若成,也算為伱報仇,為江東戰死的子弟們出了口惡氣。 顏良文丑去安豐這種事情,當然是林墨說了他們就照辦的。 唯一的要求要把郝昭給帶上,這一次平定烏桓三郡,郝昭的表現雖然沒有郭淮這么耀眼,但也證實了他是可用之才。 哪怕是當年袁紹如日中天的時候,北國的將領如過江之鯽也不見得能有幾個壓得了郝昭一頭。 林墨很痛快的答應了。 或許是林墨太痛快了,所以顏良又要求帶上五千烏桓騎兵,被林墨眸子一剜后降價為三千。 說實話呢,林墨是不想給的,畢竟馬上就要跟關中十部開戰了,這些家伙窮是窮,可騎兵多的要命,尤其是當中的羌人部落,就跟烏桓一樣善騎善射的。 但看到文丑也開口了,索性就做全他們吧。 于是,顏良文丑就高高興興的帶著郝昭和三千烏桓騎射前往安豐接防。 至于趙云,老老實實的練兵。 中間問過幾次要不要回一趟彭城,林墨也不知道他是想回去見見蔡琰呢,還是真的擔心老岳父,只是笑而不語。 其實,如果可以的話,林墨當然也是愿意回彭城的,那里有他想念的人,除了老岳父,還有玲兒和川兒。 可惜,這個局已經成了,不能拖沓,必須趁著還能麻痹曹操的時候一鼓作氣拿下關中十部,徹底的解除西面隱患,往后的戰略上才不會再處于被動。 要想快些團聚,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最短的時間里,把這亂世給蕩平。 林墨重歸于平靜,沉思于大局,這一回的關中大戰,雖然對方沒有天花板級別的謀士,可十部人馬是很驍勇的,林墨一點也不敢大意。 一月初時,遼神已經從安豐繞回彭城轉入了北國,算是繞了個大圈。 原本以為他也就是進城寒暄幾句,跟大伙敘敘舊也就前往黎陽接防了,沒曾想,林墨剛剛陪著他進到袁府,接風宴都沒完全上齊,他就語出驚人了。 “這次打關中十部,我做先鋒,子龍你去黎陽吧,憑你的能耐,守黎陽綽綽有余了,當然啦,我也會把文和先生派給你的。” 其實,趙云對張遼算不得熱絡熟識的。 進入呂營也有年頭了,一個更多是鎮守后方,而一個則是在開疆拓土,交集是非常少的。 僅有的一次時間較長的相處也是在林墨大婚的時候。 有了蕭關顯威,有了震懾北國,有了太行山除黑山寇、陣斬夏侯惇,有了蕩平烏桓、斬敵上將于亂軍之中,此時此刻的趙云,在軍中的威望已經不算會輸遼神一頭了。 可真要說起手中兵權,軍銜高低,以及在部隊中的號召力,就算是林墨也只能是跟張遼算伯仲之間罷了。 整個呂營,除了呂布,沒有人敢說穩壓遼神一頭的。 就算這支隊伍已經不再是當年老岳父從關中帶出來的幾萬人,而是發展成了幾十萬人,可有些根子上的東西,是不可能被改變的。 趙云儒雅一笑拱手道:“文遠兄,此間軍政皆在允文一念之間,這也是溫侯原話,我自當服從便是。” “那就行了。” 遼神大手一揮,隨后歪著腦袋看向林墨,“你有意見?” 林墨有些無奈的撓了撓頭。 有意見啊,真的有意見,打關中十部,肯定是子龍更合適的。 但,有了張揚的事情后,林墨其實清楚,老岳父、遼神和張揚,他們是并州三巨頭,也是這支隊伍的核心。 別說他還是自己的叔父,就是論得威望資格,遼神也能擺上一擺。 不過,他今天的表現有一點反常了。 不應該啊,是不是經過彭城的時候,跟老岳父談論了些什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