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先敗兩場,主將又在三軍陣前斗將輸給了對方,緊接著又是連續五天的叫罵,說軍心搖搖欲墜呢,夸張了一點,士氣低下卻是一點也不假,很多軍士都出現了怯戰情緒。 這種狀態下,就算真的是設伏,他們的戰力也會大打折扣的。 所以,戰前的動員必不可少。 在這個時代短時期凝聚軍心的辦法還是有不少的。 譬如開倉放糧,非戰時期一天一頓,忽然就變成了一天兩頓甚至是一天三頓,這種辦法效果比較一般。 譬如激發將士們的求生欲望,告訴他們,敵人已經把我們團團圍住,并且對方聲稱要斬盡殺絕,不留活口,想活下去,只能拼死一擊了,圍三缺一正是這個道理。 再譬如畫大餅,告訴弟兄們,我們的援軍到了,準備合擊呢,又或者對面有我的暗子,已經提前知道了他們的行動計劃。 而關羽是選擇雙管齊下的,他讓魏延把百夫長以上的將官全部叫到了校場后,開始訓話。 “弟兄們,我知道這些日子來,營中士氣低迷,皆以為我軍必敗無疑,今天我想告訴你們,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 在眾人面面相覷、狐疑不解的時候,關羽將手中帛布高高揚起,露出習慣性的蔑視笑容,“我收到軍報,明后兩日,呂軍便會夜襲我軍大寨,諸位可隨我埋伏于寨內,只待呂軍入寨,便可為戰死的袍澤報仇,為你們自己建功!” 眾人一怔,有內應? 真的假的,若是真的,那這一仗可就有的打啊,提前部署,以逸待勞,勝之不難。 問題是,這有內應,第一次怎么還被打了伏擊呢? 看著關羽冷傲的臉上浮現的興奮,也沒人敢問啊。 見是無人附和,魏延發揮出他捧哏的職責,揚起右臂大喝道:“建功!報仇!建功!報仇!” 人都是有盲從心里的,尤其是魏延這種跟他們有同鄉情義的將領振臂一呼,便是威望比不得黃忠,到底也是一呼百應的存在。 于是,開始有人跟著吆喝,最后百多人開始齊聲吶喊。 魏延還是好用啊,關羽心里少有的會對除了張飛外的人覺得是個人物。 待得吆喝差不多時,他壓了壓手,中期十足的喊道:“讓糧官拿出營中酒肉,給弟兄們飽餐一頓,建功立業!” “必勝!必勝!必勝!” “侯爺還是太謹慎了一些呀,依著我看,這紅臉賊眼看就要敗走了,收拾完他便去廬江把江東小兒給斬了。 廣陵城下文遠可威風了,咱哥倆也該抖一抖!” 收到了林墨的回信,并沒有像他們以為的那樣給出化腐朽為神奇的破敵之策,反倒是讓他們大跌眼鏡的先撤回廣陵去。 起初他們還以為是不是送錯信了,可細細一想又覺得無可厚非。 隔著一千多里的,戰局變化無常,人林墨就是三頭六臂也不能遙控指揮啊。 更何況還是處于這種腹背受敵的境況。 “休要胡言,侯爺只是建議我們撤走,卻也沒說一定要立刻撤走,況且信上也說了,可由子敬先生相機而動,此事還是聽子敬先生的。”文丑是越發的有大將之風了。 除了時刻的冷靜,最重要的是聰明啊。 他好像永遠都會記得自己是降將的身份,在呂營這種明面大家同聲和氣、可底下又是暗流涌動的圈子里,盡量都別得罪。 尤其是作為起家班底的徐州士族。 魯肅輕笑頷首,反問道:“將軍言重了,安豐戰局將軍才是主將,在下到底是監軍,不知將軍是何意?” 文丑一怔,大概沒想到魯肅性格這么隨和吧。 這要是早年的北國,站在魯肅位置上的謀士早就開始大放厥詞了呀。 他看了一眼顏良,又看了看地圖,帶著試探的語調說道:“我覺著,眼下劉軍兵無斗志,便是強攻傷亡也不會太大。 只要趕跑了關羽,休整過后,未必不能退江東孫策的。 侯爺海量,不計我等失城之罪,可我等既然提領安豐就有責任守土退敵。” “兄長說的對!想當初的晉陽城里曹操棄而不顧,在沒有援軍、糧草不多、深處絕境的情況下,伯寧尚且死戰,更何況我們兵精糧足,緣何要退呀?” 顏良笑著說道:“這要是都退了,回去見了伯寧,還不被他笑話我等?” 話糙理不糙。 魯肅笑而不語。 他明白林墨的用心,這封信嘛,只是告訴他,情況不利的話,可以放心大膽的撤走,絕對不會追究敗軍之罪。 但同時,他又沒要求立刻撤走,而是讓自己相機而動,因為他太明白,戰場情況瞬息萬變,為人主者,最忌在缺乏對等訊息情況下,貿然做出對策,一著不慎,會禍及三軍的。 到底是允文。 如果現在的情況跟當初如出一轍,以魯肅沉穩的性格,他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撤走。 反正,以呂林目前的實力,丟幾個郡還不至于造成太大的沖擊,待得重整軍力,隨時都可以反攻的。 但,現在的情況跟最初寫信的時候可大為不同了。 安豐戰局的全面劣勢已經有所扭轉,甚至出現了反敗為勝的曙光。 文人相輕的內核,其實還是因為書籍未能普及,暢游書海的文人們也伴生了傲骨,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 而魯子敬這樣的老實人,并沒有在四書五經、戰策兵書里迷失自我、拔高自己的身份,這也是林墨對他推心置腹的原因。 可這不代表他是個唯命是從的人,毫無原則,他可以不爭,也可以不像老陰貨、郭奉孝那般耀眼,甚至不會為了家族榮耀而致三軍于險境的放手一搏,但他總還是愿意證明給自己的伯樂看,自己不會讓人失望。 更何況,最初他擔心來人是諸葛亮,大局上處于劣勢的己方,如果不能從謀略上逆轉,到最后確實會無法收場,可兩番大戰下來足以證明,關羽的身旁根本沒有像樣的謀士。 如今關羽敗局已現,收拾了他,再去退江東之兵,這條路理論上確實是走得通的。 “在下,贊同將軍的選擇。” 議政廳內最有分量的三個人想法都一致,文丑卻沒有直接發豪言,而是看向久不開口、面露沉思的郝昭道:“伯道有什么想法嗎?” 作為剛剛入營只參加了平定烏桓之戰的郝昭資歷上來說是沒有開口提建議的資格,迎上文丑的發問,心里有些詫異,趕忙搖頭道:“末將無異議,只是.” “但說無妨。” “孫策不是有三萬大軍嘛,三日就破了皖縣,照理說早就該拿下廬江全境進攻九江堵死我們的退路了,為何他會遷延這么久?” 這思維有些跳躍啊。 但,這個問題文丑也很想弄明白,不由的看向魯肅。 大概,只有顏良比較隨意一些,反正,打哪不是打。 “如我猜測不錯的話,孫策與劉備的協議里應該是由劉備軍牽制安豐城,讓孫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克廬江和九江,以此堵死我軍退路后,到時我們便成了困獸。” 這一節,大家似乎都能想到,魯肅便繼續道:“這樣的安排有利有弊,利者取廬江、九江可勢如破竹,到最后兵臨安豐城下,我軍必成孤軍,孤軍者,兵無斗志,彈指可下。” 說到這,郝昭的心咯噔了一下,他想起了滿寵斬白馬凝軍心的晉陽城,可不就是這樣的孤軍嗎。 “然,弊端亦很明顯,一旦沒了退路,將士們也是有可能憑借著求生意志,以一當百,但這個時候孫策又無法圍三缺一,最終的結果就算是勝,怕也是慘勝。 這是孫策不愿意見到的,因為即便他拿下了淮南三郡,也得守得住,若是打成強弩之末,溫侯和允文調動彭城軍來攻,他又如何抵擋。” 這么一說,眾人的臉上就浮現了一抹了然的表情,不由紛紛點頭。 原來是這樣。 事實上,也正因為這樣,讓魯肅看到了一絲反敗為勝的機會,若說是兩方聯盟真的精誠合作,這樣的局面,其實已經是必敗無疑的了。 至少,魯肅是這么認為的。 喝了一口茶潤潤嗓子,方繼續道:“現在,他定是收到了關羽兩敗的軍報,事情的發展超出了他的預料,他沒想到我軍會和關羽打成這個樣子,索性便將戰期拖上一拖,好利用關羽和我們消磨一番,最后他可坐收漁翁之利。” 到這,就連顏良都聽明白孫策打的是什么算盤了,不由的笑出聲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