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汝南城外,趙云、顏良和文丑率領著并州狼騎保護著一輛馬車朝著許昌方向行進,一切順利的話,再有三天時間就可以抵達了。 馬車內,劉協披著厚厚的大氅,靠著車廂,雙眸透著一絲疲倦,但內心里終歸是要輕松許多的。 他的身旁跪坐著一名須發間透著斑白的老者,說是老者其實還不到五十,年齡甚至比呂布還小幾歲,只是常年的心中抑郁致使他的外貌看上去蒼老了不少。 “陛下,怎么樣了?”董承小心翼翼的問道。 劉協嘆了口氣,目光深邃,“雖然也算是自家人,按著族譜算他該是與朕同輩,這些天與他交談了多次,只怕不是與朕同道之人。” “既是皇室宗親,怎么會不與陛下同心呢?”董承有些詫異。 劉協苦笑了一聲,隨后坐正了身子,裹了裹身上的大氅,緩聲道:“相比于皇叔劉備,劉曄的身上缺了點果敢的勁頭,朕有意無意的暗示過幾次,可他都繞到了如何剿滅曹操、孫策這上面去。 眼下他們都已經是窮途末路,對大漢最大的威脅就在許昌他難道不知道嗎?” 話音剛落,董承嚇的趕忙做了個噓聲的動作,還不往小心翼翼的掀開帷帳一角看看有沒有被人聽了去。 他大概不知道,就在馬車前方不遠的趙云表情忽的一滯,眉頭微微蹙起,回眸瞥了一眼馬車,嘆聲搖頭。 “陛下,劉曄跟劉備是不同的,他是呂林一手提拔起來的人,心向他們倒也能夠理解,但不管怎么樣,他姓劉,跟陛下一樣身上流淌著高祖帝的血,這是不改的事實,關鍵時候未必不能仰仗。” 董承這話算是說對了一半而已。 劉曄確確實實是呂林提拔起來的,可要是指望用他來對付呂林明顯是打錯算盤了。 歷史會發生改變,但人的性格是不會變的。 作為曹魏江山的三朝元老,劉曄可謂是看著曹操起家,稱公、稱王再到曹丕稱帝的。 在這個過程中,有人用生命捍衛著骨子里的氣節,譬如荀文若、耿繼、祖弼等人,可這里頭卻并沒有劉曄。 不能說劉曄忘本吧,只能說他的野心是不如劉備的,眼看著一個腐朽的王朝退出歷史舞臺,螳臂當車的事情他也實在沒興趣去做。 甚至乎來說,漢室宗親的身份還把他坑的不輕,因為他曾提出過兩次方略,若是曹家父子照辦,真的有可能提前結束亂世的。 第一次是曹操拿下漢中之后,劉曄立刻建議馬不停蹄的對川地用兵,因為那個時候劉備也是剛剛入主西川,人心不穩,兵疲馬乏,糧草不濟。 可惜曹操當時生出了厭戰情緒,放任了劉備做大,最后定軍山斬夏侯,徹底失去了對益州的把控,劉備也得以有資本成為三分天下的鼎立者。 第二次是在曹丕的手上,劉備為了給關羽復仇,起舉國之兵伐吳,這個時候孫權都派使者去向曹丕認慫求庇護了,很多大臣也都建議曹丕坐山觀虎斗,最后根據成敗來決定用兵方向,只有劉曄建議趁著江東兵馬都被吸引到了荊州一帶,立刻出精兵猛撲向江東腹地,如此必能大獲成功。 最后嘛,當然也是沒聽的。 別說曹操了,哪怕是曹丕的戰略眼光都是絕對在線的,至于對劉曄的方略棄之不用,未必沒有漢室宗親的頭銜因素在內。 但不管怎么說,劉曄算得上是真心實意的在幫老曹家,這樣的人,指望他在這種節骨眼上幫劉協,根本是不切實際。 劉協伸展了一下臂膀,沉吟道:“罷了不提他,朕也不想求著誰,畢竟眼下回到許昌是什么境況還不得而知。” “是啊。” 董承點頭道:“呂布這個人我還是知道的,應該不敢有什么異心,只是他這個女婿卻不好說,聽說他在軍中的威望都不輸給呂布,臣只擔心他一朝得志,貪戀權位,未必肯還政陛下。” “這一點國舅與朕想一塊去了。” 劉協也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等到了許昌便可立時判斷出他的忠心來,到時候再決定如何應對。” “是矣,先前朝堂之上的三公九卿多是曹操的人,如今他已敗走,朝堂之上近乎是一掃而空,聽說有一些大臣也回到了許昌,但空缺肯定不少。 這林墨若是有竊國妄想,必會要求在這些方面安插人手,若是這官員選定皆是陛下主導,那陛下便可成為真正的天子!”董承的分析算是一針見血,這是最實際的辦法了。 朝廷的三公九卿直接決定了國運的走向,是誰的人上去,這很重要。 說到這里的時候,劉協半瞇著眸子沉聲道:“也不知道王子服、吳碩、耿繼他們有多少人能回來,朕現在是用人之際,楊彪和趙溫畢竟上了年歲,孔融他們幾個也不知道還在不在許昌。 朕還真有點擔心就算林墨肯交權到時候也會出現無人可用的局面。” “戰場兇險,曹軍兵多,能回來的,怕是不多了。”董承面露痛苦之色,那都是帝黨派系的人,是劉協可以放心仰仗的力量,確實在這一次擺脫追擊中折損了太多,都是天家的損失。 “不過國舅也不必太過憂心,在朕看來,林墨再難對付,終歸是比曹操好應付的。” “陛下何出此言啊?”董承輕咦了一聲,能把曹操都收拾的服服帖帖的人,怎么會好對付。 “曹氏宗親眾多,曹操可以放心的把一些要職給安排到他們的身上,可這一點,不管是呂布還是林墨都沒有這份力量。” 劉協嘴角勾勒一抹狡黠,“朕認真想過,他們最大的仰仗還是麾下的猛將,不過這些人都是可以獨擋一方的,沒理由長期的駐留在京城。 朕只要培植好力量將御林軍、巡防營和九門校尉握在手里,便有絕對的自主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