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 登基-《三國:開局誤認呂布為岳父》
第(2/3)頁
劉協沒有哭泣,沒有反駁,只是緩緩起身,面帶嘲諷的看著滿堂公卿,“朕若是罵你們飽食漢祿卻行悖逆,倒顯得朕迂腐了。
成王敗寇,言多無益,既然眾臣皆以為此乃忠言,那朕若是不納之,便是昏聵了。
罷,罷,罷,朕照準了。”
一場本來就只是走個過場的逼宮還沒開始就結束了,這在呂布看來當然是很滿意的,不過朝堂之上功寡德薄的臣子們就覺得劉協有些太不爭氣了,你好歹要掙扎一番啊,他們早早就準備好的臺詞,竟然沒機會在呂布面前表現,真是個昏君。
從頭到尾,劉協的神情都顯得很自然,說完這番話便走下了玉階。
可是,等他走完這最后一階的時候,忽然意識到了什么。
大概,這是自己這輩子最后一次朝會了吧。
大概,這也是漢室最后一次的朝會了。
說不上不舍,只是心里壓抑許久的情緒,終于還是在這一刻決堤了,淚水在猩紅的眼眶打轉,帝王的尊嚴卻不允許他在朝臣面前懦弱半分。
劉協背身朝向眾臣,面向那張象征了天下至高皇權的龍椅,深呼吸,深呼吸的調整著自己。
所有人都看著這位漢室的末代皇帝,有人傷感,有人唏噓,也有人面無表情,但不會有人為他說一句話了。
因為敢在這個節骨眼上開口的人,都已經被林墨肅清了。
劉協最終抬起腳重新走上玉階,來到龍案前卻沒有坐下,只是再次環視眾人,輕嘆了一聲,“退朝了”
說完,他再次走下玉階,這一回,沒有再回頭。
太仆院里賈詡親自卜卦,擇定了三月初三為吉日,劉協禪讓,呂布登基。
許昌城外為禪讓和受封準備的高臺其實在夏口大戰的時候就已經趕完工了,當然,當時對外宣稱的是用以祭天的高臺。
三月初三這一日,劉協最后一次身披玄色龍袍,站在高臺之上,高臺上放置了一個巨大的銅鼎,比人還高,圍繞銅鼎的篝火熊熊烈烈,兩側儀仗吹響需要人扛才能抬起的號角,敬告蒼穹。
下方,百官列陣朝拜,外圍甲士披堅執銳。
同樣身披蟒袍的呂布在一陣陣悠揚的號角聲中拾階而上,最終攀爬上了最高層于銅鼎之側與劉協并立。
呂布沒有看劉協,而是俯瞰著下方官員和甲士。
他也是第一次上來,畢竟這最高層只有帝王可以站立。
曾幾何時,他堅定的認為站在這里的人,一定會有一覽眾山小的豪邁,有神明俯瞰眾生的至高無上感。
事實上,禪讓大典之前他也是這么認為的。
可真正等他站在這里的時候,腦子里并沒有覺得這份皇權有多么的炙手可熱,相反覺得肩頭上忽然沉重了起來。
呂布深吸了一口氣,沉聲道:“真正從陛下手中接過山川社稷我倒沒想過要如何讓自己千古留名,如果,真的能做好這個皇帝,我只希望當初九原的慘案,不要再發生了。
允文曾經跟我說過,沒有哪個朝代可以真正千秋不變的,或許,有一天也會有其他的人站在這里接替我的江山。
所以,在位期間能做到這一點,我覺得已經無愧于心了”
莫名其妙的話語在劉協看來只是對他的嘲諷罷了,他甚至都沒有回應呂布半句,便打開手中圣旨朗聲喊話,“斯蓋上則天時,不敢不授,下祗天命,不可不受”
禪讓詔書宣讀完后,劉協將玉璽雙手供奉在呂布面前,后者看了看臺下的林墨,感慨萬千。
終于,他伸手接過了這方傳國玉璽。
這一刻,意味著四百年大漢,亡了。
也意味著,新的紀元,真正開始。
戴著九珠皇冠、身披玄色蟒袍的呂布將傳國玉璽高高舉過頭頂,朗聲道:“吾,上承天命,承繼大統,即日起,立國號為胤,改元承初,建都彭城,封遜帝劉協為東莞公!”
聲落,臺下百官皆行跪拜大禮,包括劉協在內,齊聲道:“吾皇萬年無期!”
登基到這里算是完成了。
不過這不是結束,后面還有一系列的祭祀活動,而且要連著三天進行,不可謂不盛大。
之后便要進行遷都事宜了,作為發源地的彭城那頭,皇宮還沒有完全建成,需要時間的,這必須等待。
反正在此之前,還有一些事情需要去做的。
譬如,重建西域都護府的聲威。
西域都護府最初建立是在漢宣帝時期,除了管控匈奴,還有周邊附屬的三十幾個小國家,后來對河套地區進行了清繳,進一步的加強了西域都護府的集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