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順哥,我們人困馬乏的,能不能……” 馬超笑嘻嘻的做了個喝酒的動作。 高順搖了搖頭,指著親兵端進來的羊肉湯和郿塢出品的馕說道: “對不起了賢弟,我軍中一向不允許飲酒。” 周瑜眼皮活兒,趕緊說道: “孟起就是開玩笑,喝酒什么的,哪有羊肉湯吃著過癮啊,路上就饞馕配羊肉湯了。” 順哥治軍就是嚴啊……馬超從懷中掏出一罐羊油辣椒,給高順和周瑜碗中都放了一些,然后掰著烤的倍兒干的馕泡進碗中,提到了渡河偵查。 高順放下筷子,起身將早上剛裝訂到一起的圖冊拿了過來: “翻山路線已經偵查好了,公瑾可先看看。” “多謝將軍!” 周瑜最近跟馬超呆的時間長了,突然遇到高順這樣嚴肅的將領,不自覺也收起了嘻嘻哈哈的心思。 他認真翻看著圖冊,發現里面還夾雜著幾張打印出來的照片: “這是對面山上拍的?” “對,我們這里配了一臺打印機,專門打印重要照片……公瑾看出什么了嗎?” 這幾張照片全是在山澗上搭建通道的照片,四棵一摟粗的樹木并排放倒在山澗溝上,成了一座簡單的木橋。 為了方便大家通過,樹木之間縫隙用泥土填上了,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平面。 周瑜對比馬的寬度,蹙眉說道: “搭建的通道還是太窄了,至少六棵樹或者八棵才行……將軍,我能去河對岸看看嗎?” 四棵樹搭的木橋,每次只能通過一匹馬,這么多騎兵,光過這些小橋差不多就得一天,這太耽誤時間了,得加寬一些。 一次通過兩匹馬,就能節省一半時間。 偷襲一向講究兵貴神速,不能讓這些小事兒耽擱大軍行程。 高順愣了一下,他還真沒想到這個問題: “我現在讓他們拓寬,公瑾暫時還是別過河了,等溫侯來了一起渡河也不遲。” 周瑜搖了搖頭: “那不行,此次我為軍師,豈能呆在后方?” 第一次擔任軍師之職,周公瑾憋著股勁兒想要一戰成名,所以必須親力親為。 高順見他態度堅決,心里倒是多了幾分喜歡: “行,等會兒吃過飯我就讓人劃船渡河送你過去,孟起,你貼身保護公瑾,若不是船只太少,我就跟你們一起行動了。” 周瑜吃了口羊肉說道: “按照距離,將軍下午能趕到陜縣。我看搭建浮橋的視頻了,傍晚這邊的浮橋就能搭建好,你們可以先把大陽縣拿下……正好我趁著這個時間提前過去把路拓寬,然后在山頂的吳城等你們。” 吳城的百姓和官員要安撫好,不能讓他們報信,否則滿盤皆輸。 至于大陽縣,那里的守軍只有兩千來人。自打陜縣這邊有人,大陽縣的城門就沒怎么開啟過,據說縣令前一段已經掛印而去,提前撂挑子跑了。 一小盆羊肉湯和一整張馕下肚,馬超覺得渾身暖洋洋的,疲憊一掃而空。 三人聊了半小時,然后便牽著各自的坐騎來到黃河邊,艄公駕著小船已經在等了,高順還派了二十個陷陣營的將士護送。 大家分批渡過黃河,先是繞過城門緊閉的大陽縣城,很快就遇到了前來迎接的偵察兵。 要不是開路的事情重要,馬超真想領著這百十人直接拿下大陽縣,先給己方來個開門紅。 他們順著平緩的山坡向上走,很快,就出現了第一個山澗溝。 這條溝只有三四米寬,但卻有幾十米深,周瑜看了看寬度,讓提著油鋸的士卒再鋸倒幾棵樹,把橋拓寬一倍,順便用繩索加以固定,免得行進的過程中翻滾。 很快,拓寬工程結束,為了方便上下橋,兩頭還特意用土修了個緩坡,過橋后,周瑜重新檢查起了道路: 有樹木阻擋道路,直接鋸掉。 有山路坡度比較大,用沖擊鉆鑿成粗糙面,再用編織袋裝土擺在坡度低的一側,中間用黃土和砂石填平。 經過周瑜的規劃,整條路煥然一新,別說騎馬通過了,哪怕是一臺輕一點的四驅車都能輕松開到山頂。 他們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時,呂布終于來到了位于潼關的風陵渡。 風陵渡和潼關是一體的,潼關封閉時,風陵渡也會停運。 呂布把沖鋒舟停在岸邊,跟張郃、杜畿、紀靈三人打過招呼,便在黃河邊搭了個臨時的“門”,匆匆去了現實世界。 很快,他就用鏟車將搭建浮橋的物資一趟趟搬了過來。 杜畿看著這些材料,忍不住想起了在工廠的日子: “以為到了河東郡會暫時遠離工業,沒想到不僅重新見到了工業制品,甚至還在渡河過程中派上了大用場。” 看來工業興國真不僅僅是一句口號……以后騰出手,一定要大力發展工業,拉開大漢工業革命的序幕! 最近這些天,杜畿認真鉆研了現實世界的工業發展史,覺得只要大力開展教育,有生之年絕對能等到工業革命。 大漢的起點雖然低,但用的教材和設備,都來自21世紀的現代社會,非但不會走工業化的彎路,甚至還能超越工業革命時期的水準。 紀靈拿著手臂粗的螺絲念念有詞道: “從宛城回來時,將軍提到過風陵渡,還念叨了一句詩,叫什么【一見呂布誤終生】,總覺得原句不應該是這話。” 風陵渡這個名字多有詩意,一旦加上驃騎將軍的名字,咋就突然不順了呢? 當然,這話他只敢在心里過一遍,可不敢說出來,萬一再被單手拎起來,這不是又丟人了嘛。 所有材料全都運來,呂布馬不停蹄的開始搭建浮橋,正忙活時,對講機中傳來了趙云的匯報聲: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