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之前河東世家送來的鹽全都生產完畢,鹽田里也放了水,但想要曬成鹽粒,還需要很長時間。 “按照現在的進度,明日就能到達現實世界壽陽縣的位置,高將軍說那里如今是個小鎮子,有幾十戶人家,明日到了咱們可暫時休整一天,把地圖匯總妥當。” 一行人趕路時,孫發財和劉協,正對著小山一樣的粗鹽發呆。 在執行的過程中,自然會有人搬出祖宗之法不可廢的理由阻止,但賈詡那邊已經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來確保新式度量衡能夠推廣下去。 曹操又去看了看魚鱗魚鰾的熬制情況,到底能不能做出那種潔白漂亮的紙張,就看這次嘗試了。 大家試了試,根本揭不起來,看起來跟半融化的松膠一樣。 離家十來天,想琰妹了,也想兩個香噴噴的小妾了。 王勝利說道: “明天帶一壺除草劑過來,把房子周圍都噴灑一遍,蟲子就喜歡往草里鉆,沒有草,蟲子就能少很多。” 劉協沖一旁負責記錄的侍衛問道: 曹老板臉上帶著驚喜: 昨天讓人旁敲側擊的跟張邈說了一下朝廷大軍即將打過來,暗示這位發小跟自己聯合起來,結果張邈一聽,當即就打算帶兵迎接天軍,把阿瞞氣得晚飯都沒吃。 “按照陛下頒布的新度量衡來說,已經五十萬斤了,路上還有不少,總量大概會達到六七十萬斤。” 另外統一的容積、面積、速度、時間等標準,也都會逐步開始在關中平原推廣。 四員將領,趙云馬超都擅長進攻,張繡在原著中雖然有北地槍王的稱號,但駐守宛城時,全靠賈詡幫忙操持。 他回憶一下看過的《水滸傳》和《說岳全傳》,很肯定的說道: 為了統一度量值,劉協將一包食鹽的重量確認為標準斤,也就是跟現實世界一樣的五百克一斤。 “可以煉鐵,不過這又涉及到了挖煤……先從長安調煤吧,煉成鐵錠送到長安工業區,進行精細化加工。” 李裕從口袋里摸出個口罩戴上,進去把所有窗戶都打開,順便看了看里面的布局。 李裕沒想到小菊嫂子還有這么一出: “那我多出點房租。” 你是第一個說我傻的人,很好,我記住你了大個子! “高原上一堆鹽湖呢,到時候記得拿下來,順便把吐蕃徹底打服,別再喂出個白眼狼了。” 孫發財原本就是抱著有棗沒棗戳一桿子的心態,結果沒想到,世家們見到整包的精鹽瘋了一樣,馬不停蹄將自家積攢的粗鹽全都運到了鹽廠,生怕陛下和孫院長反悔。 等到關中平原的百姓接受了新式度量衡,再推廣到全國各地。 孫發財點上一根煙,惆悵的吸了一口: “讓他給我弄個好點兒的床墊過來,這邊的床睡著真不舒服,比我的雞兒都硬,太硌得慌了。” “放心,若是有機會碰到,云絕不留手!” 現在蓋房子有點來不及,但租個院子還是沒問題的。 之所以用食鹽當標準,是因為這種袋裝鹽以后將會走進千家萬戶,別的世家還沒法仿制,只能接受朝廷制定的標準。 “兩本書加在一起橫跨了至少四十年,戰爭肯定還沒打完,而且就算滅了遼金,不還有崛起的草原人嘛……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聽起來挺唬人的,希望子龍將軍能斬了他,為咱們漢人出口氣。” 孫發財沒想到他們這么踴躍,早知道就說十比一了。 “先散散味兒,明天再進去收拾。” 李裕聯系上做包裝的廠家,下單了食鹽包裝袋和編織袋。 只有郝昭一個人,身具先天防御圣體,這一路上露營休息,全都由他負責。 漢朝一斤大概是二百四十克,漢末更是跌到了二百零幾克左右。 李裕想了想,干脆找王勝利租下了山上的一個院子。 他拿來一個碗,盛了半碗糊糊。 吃飽喝足,來到倉庫,李裕從角落里搬出一個新床墊,讓劉協開著電五輪拉回去,給孫發財好好享受一下。 曹操用隨身佩戴的小刀劃拉幾下,捏起一塊嘗了嘗,覺得口感確實不錯,就是沒味道。 車上有病號,加上還有繪制地圖的任務,所以大家走得不快。 媽的,放著腐朽墮落的封建生活不過,跑到鳥不拉屎的鹽池邊上瞎忙活,真是腦子抽風了……孫發財嘟囔完,彈彈煙灰,領人組裝風力發電機去了。 很快,蘆葦編成的席子送了過來,一勺糊糊倒上去,稍稍等了一會兒還真凝固了。 “云哥放心,就算水滸說岳世界沒仗打,你還可以去隋唐世界一展身手,教訓教訓那個羅成。” 冬天溫度低,曬鹽難度大,不像春夏季節,水分蒸發得快,鹽田很快就會曬干,到時候直接開著鏟車收鹽就行了。 “多少斤了?” 小家伙本想反駁兩句,但畢竟吃人嘴短,所以他狠狠咬了一口雙雞堡,原諒了出言不遜的宇文成都。 那邊的老板被這一大單嚇住了,特意打電話過來,確認沒有多摁一個零之后,主動表示要給李裕打折優惠。 豬皮買回來,先浸泡一會兒,然后放到鍋里汆燙十來分鐘,撈出來,將豬皮上毛茬和油脂刮干凈,只留膠質部分。 一旁打下手的曹昂終于看出了些門道: “啟稟父親,此物根本不是紙張,咱們被騙了。” “忙活幾天,以為能做出交好世家大族的紙張呢,結果到頭來做了一鍋吃食……有趣,實在有趣!” 接著清洗干凈,放進清水中小火熬煮。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