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讓陰差來保密局打工? 郭嘉一想到各種小鬼收拾那些心懷不軌的世家大族,就覺得這個方案非??尚?。 到時候將那些家主嚇得屎尿橫流的畫面拍下來,以露天電影的形式在朱雀大街上播放,不僅能降低世家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還能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那些世家動不動就喜歡吹噓自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不懼生死,希望他們見到陰差時,也能保持這種氣節和人設。 郭嘉對十殿閻羅說道: “我們這邊是沒問題,甚至急切需要有人幫忙參與審問,一起研究各種刑罰手段,就看你們地府能不能這么安排了。” 十殿閻羅做不了主,打算回去研究研究。 漢朝沒有十殿閻羅這個概念,一直到唐末才通過佛教出現,然后華夏百姓根據自己的信仰,將十殿閻羅本土化了。 而且這個過程還很漫長,一直到宋朝甚至明朝,十殿閻羅才確定下來,原因就是,包拯和陸游都是宋朝人。 在這個過程中,地府又多了城隍系統,讓陰司在人間也有了辦事處。 如今的三國世界,還沒有十殿閻羅、城隍系統的概念,不過可以慢慢展開,畢竟這是亂世,枉死的人太多,需要有人處理這方面的事情。 十殿閻羅打算回去請示一下后土娘娘,若是可以,就開始在三國世界推行城隍系統,修筑一些廟宇,管理孤魂野鬼,確保人間的安寧祥和。 這本來就是楚江王的工作,他負責驅逐滯留陽間的鬼魂,清剿盤踞在陰邪之地的厲鬼。 張道陵說道: “可以讓劉協陛下冊封一些戰死的英靈為城隍土地,繼續守護人間?!? 郭嘉趕緊記下來,打算明天小朝會時提出來,要是陛下同意,就放出消息,讓世家拿糧食和土地換城隍神位。 反正就算冊封了,神仙也只會按照百姓們祭拜的方式成長。 比如一個非常關照后輩的將軍,只要百姓們相信他是個不會徇私枉法的人,神位上那個人,自然也會變成正義的化身。 就好比秦廣王蔣歆,這家伙生前其實貪杯好色,一個勁兒相信自己能成為神仙。 結果在追殺匪徒的時候,因公殉職,老百姓紀念他,將他奉為能夠庇護百姓、保佑一方平安的蔣王,千年后的秦廣王果然成了這樣的神仙。 所以,不用擔心世家花錢搞出個邪神,況且后土娘娘那邊還監管城隍呢,不會讓這些小神肆意妄為。 郭嘉越想越覺得這個辦法可行,正好朝廷剛剛通過劉范強調了以孝治天下的理念,那些不舍得花錢的世家,就等著被彈劾吧! 玄都被這家伙的腦洞給驚住了: “人家地府只是剛有了從人間賺取功德的念頭,你居然就琢磨出了收拾世家的計策……怪不得圣子殿下一再強調讓照顧你呢,有你在,對大漢子民確實是一樁幸事?!? 郭嘉自嘲一笑: “我其實也屬于世家的一份子,只不過沒享受到什么好處,反而被收拾得挺慘,現在只想過自己的小日子,以后出人頭地了,就立馬脫離家族自立?!? 歷史上的郭嘉還真是這樣,剛在曹操那邊出仕,就將自己從潁川郭氏的家族摘出來,非常有個性。 潁川老鄉陳群看不上這種行為,整天變著法子彈劾郭嘉。 十殿閻羅沒呆太久,又跟郭嘉寒暄幾句,便告辭離開人間,回地府找后土娘娘匯報去了。 鎮元子等人也離開三國世界,各回各家。 只有張道陵沒走,他離開保密局,先飛到長安城半空,來了個大凈化術,將城內的邪祟一掃而空。 接著又去了五斗米教的總壇,將所有神像都打掃一遍。 等他忙完,已經是第二天早上了。 張道陵起身飛到北方草原,原本只有一塊石碑,如今天上密密麻麻擺了很多,有的甚至還深入到了草原腹地。 他一擺拂塵,所有石碑頓時發出耀眼的金光,這些金光將所有石碑連在一起,一旦有外神進攻,石碑就會聯合起來反擊。 最近老張閑著沒事研究《紅警二》這款游戲,從光棱塔的工作原理中摸索出了這一防守策略。 同一時間,長安城未央宮中,郭嘉正在談著自己的構思。 荀彧不懂這些神神鬼鬼的,但身為負責后勤的901補給艦,他很清楚這些虛名能給朝廷帶來多少糧食和土地: “此計若能成功,朝廷不用動應急口糧,就能給漢中前線籌集到足夠多的糧草?!? 賈詡比較謹慎: “陰差來人間,若是無法約束該當如何?” 郭嘉拿著桌上的手撕面包大口吃著: “地府有自己的監管手段,不會任由城隍肆意發展的?!? 賈詡搖了搖頭: “內部監管不行,得有外部的力量才行?!? 角落中的張魯弱弱舉起了小手: “我們天師道的可以負責監管,若有城隍失控,還能就地除掉……這其實本就是國師的職權范圍。” 誒?人間的監管部門這不就出現了嘛? 至于張魯要是監管不力……這就簡單了,直接把張道陵喊來,爺爺打孫子,這不是天經地義嘛! 賈詡很快就琢磨出了一套監管規則,不過這些不是重點,重點是通過城隍的名額從世家大族手中索取糧食土地。 為了讓朝廷利益最大化,老賈打算送走趙云后,就在關中召開一場拍賣會。 城隍是按縣城劃分的,到時候一個縣一個縣的拍賣,拍賣前再搞一些以孝治天下的宣傳,激發世家們的氪金熱情。 之前糧食短缺時,賈詡其實就琢磨過二十四孝評選之類的活動,讓世家出糧食表孝心。 但想想這種愚孝帶來的后果很嚴重,尤其是那些殺了孩子給父母吃肉、獻出老婆伺候老爹等行為,得堅決制止。 劉協說道: “先把冊封城隍的風聲放出去,讓世家大族有個心理準備,下次大朝會上,張國師再提一提,預熱一下。” 張魯趕緊躬身答應: “是,陛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