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胡子,中秋節不去文靜家拜訪一下嗎?” 李裕的話讓正在扒飯的趙大虎差點嗆到,他喝了口冬瓜排骨湯,臉上帶著難為情: “我又沒訂婚,貿然上門,靜靜她爸會不會拿笤帚把我趕出去?畢竟我這種自由職業者,在老一輩看來就是典型的不務正業。” 自打搬到這邊,趙大虎的收入還是很可觀的,這種手工鍛造的兵器品質有保障,還能定制造型,往家里一擺,妥妥的就是鎮宅利器。 但體制內的家庭,對體制外的人有著天然的優越感,這也是趙大虎一直不敢有所行動的原因。 趙風鼓勵道: “該去就去,首先你得讓對方的父母看到誠意,臉皮厚點兒,嘴巴甜點兒,想當初……” 他剛準備回憶一下當年去張家提親的場面,就被妻子張婉萍瞪了一眼,然后明智的大口干飯,踐行老祖宗食不言寢不語的優良傳統。 趙大虎被攛掇得有些心動了: “那要不,中秋節去一趟?李裕,你說我要帶十箱茅臺,靜靜她爸會不會嫌棄?” 李裕往碗中夾了塊雞腿肉: “嫌棄不嫌棄不好說,不過十箱茅臺的價值,足夠行賄標準了……” 穆桂英瞎出主意: “敢嫌棄你就去紀委舉報,這高低不得判個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趙大虎:“……” 大姐,我帶著禮物登門拜訪,是為了結親,可不是為了結仇。 秀荷說道: “按照咱老家這邊的規矩,帶幾只燒雞,兩箱好點兒的水果就行了,還沒訂婚呢,你帶那么重的禮,人家反而不敢收,等訂了婚,再鋪張也不遲。” 這只是女兒的男朋友上門,可不是未婚夫,身份不一樣,帶的禮物自然也有區別。 趙大虎一副受教的模樣,打算吃過飯跟文靜商量一下,順便打聽一下文開放兩口子的喜好,雖然咱不是行賄,但也得投其所好,可不能觸霉頭。 李裕對走親戚這些比較陌生,向秀荷請教道: “嫂子,像我這種剛訂婚的,去桐桐家需要帶多少禮物?” 秀荷想了想說道: “燒雞得十只以上,咱們這邊有些有頭有臉的人,去老丈人家甚至帶二十只燒雞,新娘子的叔叔伯伯一大家子,每家兩只,都得送到位,否則成親時容易被刁難。” 李裕只記得小時候中秋節走親戚,不管去誰家都有燒雞吃,沒想到還有這種講究。 女皇大人比較關心經濟建設: “中秋節走親戚都得帶燒雞嗎?那燒雞店可是要賺瘋了啊。” “可不是嘛,現在道口那邊的燒雞店已經開始預約了,每天做幾千只燒雞都供不應求,我三舅家的表哥會做燒雞,一家人早定居南方了,但每到八月初一就回家做燒雞,等過完中秋,他能賣幾萬只燒雞,然后再回南方。” 幾萬只燒雞?就按一只賺一塊錢來算,那也是幾萬塊錢啊。 半個月掙這么多,確實值得跑一趟。 貂蟬問道: “為什么南方的燒雞和北方的燒雞名字一樣,但完全是兩種食物呢?” 李裕說道: “南方把掛爐烤制的技法稱為燒,比如燒鵝燒鴨燒雞燒臘,都是這類做法……北方的燒雞是先炸再鹵的做法,傳統的魯菜技法中,有逢燒必炸的說法,假如沒有炸的步驟,那就是普通的鹵雞了。” 口音和文化不同,導致同一種名字的菜品,呈現出兩種不同的狀態。 提到燒鵝,周若桐說道: “明天做兩只燒鵝吧,立秋之后,就該吃鵝肉了。” “行,明天我去村里買兩只鵝烤了吃,順便再跟林旭學一下酸梅醬的熬法。” 蘸燒鵝用的酸梅醬雖然是成品的,但想要味道好,還需要重新熬一下,那樣口感和味道才更加完美。 上次林旭來的時候給李裕提過這一茬,現在既然周教授想吃,自然要趁機學一下。 趙大虎有心事,吃了兩碗米飯就匆匆離開,找文靜商量中秋節登門拜訪的事了,然而這個時候,文靜也在漢服廠發愁: “中秋節我要是去大腦斧家里,他會不會覺得我著急嫁人啊?他父母嫌棄我咋辦?聽說鋼廠的高層都很高傲的……墜入凡塵真不好,早知如此,我就繼續當個調戲各路美女的花花公子了!” 郝珍珍笑得前仰后合的: “你長得還算馬馬虎虎,除了胸小別的沒毛病,大虎的父母不會嫌棄你的,說不定還覺得你拯救了他們兒子呢。” 談戀愛之前的趙大虎癡迷打鐵,估計早就把家人愁懷了。 現在突然有了女朋友,長得還不錯,家世也好,這不得連夜放鞭炮慶祝? 郝珍珍攛掇道: “該去就去,別空著手,帶點禮物,中老年人不都喜歡茶葉和各種保健品嗎,你也給未來的公公婆婆買點,說不定當場給伱個大紅包呢。” “咦,我才不稀罕呢,跟騙婚似的,只要他們不拒絕我跟大腦斧交往就好了……說起來,我還是喜歡他一臉胡須的樣子,帶著一種與世隔絕的蠻荒感,可惜剃掉之后,就成了平平無奇的國字臉,沒了帥大叔的范兒。” 感慨完畢,文靜看著郝珍珍問道: “你個老牛吃嫩草的家伙,準備怎么過中秋?” “去去去,你才老牛吃嫩草呢,我這是女大三抱金磚……松哥去我家吃頓飯,然后我陪他去王主任家里走個親戚,再去民宿吃個飯,這就完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