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皇甫嵩還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賢弟,我真的還能活下去?繼續帶兵打仗?” 張喜笑著說道: “你若不想勞累,打算歇一歇,陛下會另有安排,要是你覺得還沒折騰夠,還想繼續馳騁沙場,那就再辛苦辛苦,希望老將軍莫要怪罪朝廷不體恤老人。” 這話說得皇甫嵩老淚縱橫: “若真能再活幾年,老臣肝腦涂地,也難報陛下大恩大德!” 他過去雖然常駐西涼,但一直都在陳倉附近駐扎,并沒有去高原,至于原著中,他剿滅董卓的家眷后,就再也沒領過兵,一直在長安任閑職。 而現在一舉殺到高海拔地區,加上一路舟車勞頓,身體立馬垮了。 皇甫堅壽沒想到朝廷主動派司空來給父親延壽,趕緊跪下來給張喜磕了個頭,感謝他的續命之恩。 “賢侄莫要謝我,這是陛下感念老將軍勞苦功高,特意求神仙幫的忙,你應該感謝陛下,感謝張天師,感謝女媧娘娘?!? 屋外,一起來的司馬朗正在跟皇甫酈等人擺供桌。 情況緊急,來不及弄三牲之類的供品了,只能放點旺旺雪餅、雙匯火腿腸、鄉巴佬雞蛋之類的零食應急。 好在老張也喜歡吃這些東西,并不介意。 終于,供品擺好后,再將香爐放在中間,插上香燭。 張喜拿著圣旨站在供桌一側,鄭重向在場的所有人宣讀: “大漢西涼都督皇甫嵩,誅殺國賊,收服故土,揚我國威,念勞苦功高,特加封為武威侯,開府,儀同三司……” 雖然是延壽,但并不能大大咧咧的說出來,而是先封賞一波。 黃巾之亂時,皇甫嵩因為連戰連捷,斬殺張角的弟弟張寶,被靈帝封為了槐里侯,后世的各種典籍中,也以槐里縣侯紀念皇甫嵩。 不過他這個縣侯沒當太久,就因為不肯賄賂張讓,被貶為了都鄉侯,來西涼當都督時,劉協封他為鄉侯,算是提了半格。 現在再次升級,成了武威縣的縣侯,老將軍重新回到了頂級侯爵序列。 跟之前的槐里侯不一樣,武威這兩個字,既代表了朝廷對皇甫嵩的肯定,同時也指出了未來的工作重心。 以武立威,統御西涼! 除了皇甫嵩之外,別的將領也或多或少有了封賞,比如皇甫嵩的兒子皇甫堅壽,有學問,但不喜歡當官,這次就命他為長安大學助教,專門負責給好好先生司馬徽打下手,也算人盡其才了。 念完所有封賞,張喜帶頭向供桌跪拜,恭請張道陵。 老張這才化作千丈法身的道士,威風凜凜的出現在了空中,半個涼州的百姓都能見到他的身影,不管漢人還是異族,全都不由自主的下跪拜見老神仙。 張道陵向皇甫嵩說道: “皇甫將軍開疆拓土之功,娘娘都看在眼里,此次命我為你延壽二十年,希望老將軍多多殺敵,早日收復我大漢故土?!? “多謝天師!” 張道陵用拂塵一指皇甫嵩,一道柔和的金光照射過去,皇甫嵩感覺自己的身體在好轉,仿佛又回到了黃巾之亂前的歲年。 不,比黃巾之亂還早,應該是北地太守時期。 二十年光陰,當時的中年儒生,成了垂垂老矣的白發將軍,如今再次回到那個時期的身體狀態,老皇甫立馬生出了老夫聊發少年狂的豪情。 等延壽完畢,張道陵問道: “感覺如何?” 皇甫嵩彎腰吐出幾口濃痰,頓感呼吸舒暢,精神抖擻,他拱手答道: “末將可上陣殺敵、斬將奪旗也!” 張道陵朗聲一笑: “殺敵的事先放一放,娘娘命我帶你去高原一觀,事不宜遲,咱現在就出發?!? 說完,他一招手,老將軍皇甫嵩就飛了起來,周身自動浮現出一圈淡淡的神光,這是張道陵給他加的護體罡氣,免得被高空中的寒風吹到。 兩人在空中并肩向西,很快就越過了青海湖,就連茶卡鹽湖也遙遙在望。 “我大漢江山,何其壯美!” 皇甫嵩贊嘆一句,隨即拿出望遠鏡,開始觀察下方的地貌。 張道陵感慨道: “不愧是統御三軍的老將軍,猛然到天上,不看風景不看天,反而低頭研究起了地形地貌?!? 皇甫嵩倒是覺得很正常: “為將者,只有懂得山川河流,才能更好的指揮三軍……煩請天師往左邊移動一些,下方就是黃河的源頭嗎?” “對,這里號稱三江源頭,連長江也是起源自這里。” “黃河可是華夏民族的母親河,既然發源于這里,說明此地乃我華夏故土,他日必將光復此處,讓母親河歸于一統?!? 將附近的地貌記下來后,張道陵繼續向西飛,來到了茫茫無人區。 “此處居然毫無人煙?” “干旱少雨,加上礦物質比較多,無法種植,以至于荒廢了……羌族轉場時會短暫停留,但一般都會匆匆離去。” 礦? 聽到這個字,皇甫嵩拿出現實世界的高原地圖,特意做了個標記。 接著,就到了雪原之上,下面出現了人煙,不過都是茹毛飲血的野人狀態,也有少量羌族,將這些本地人當成奴隸來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