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上午十點半,高鐵抵達了京城西站。 李裕提著行李下車,本打算體驗一下地鐵,沒想到剛走出閘機,就見到了周若海。 周若海是二伯周秉良的兒子,學美術出身,在三里屯附近開了家需要倒貼錢的咖啡廳。 “李裕,歡迎來京城,昨天桐桐就讓我來接你,九點那會兒還給我打了電話,生怕沒起來錯過你的高鐵車次,你說我好歹也三十歲的青少年了,怎么可能忘記這么重要的事情呢……來來來,行李我拿著……嚯,啥東西這么沉啊?” 周若海沒有一般藝術生的木訥和孤僻,笑呵呵的很有京城人那種樂觀和幽默勁兒。 李裕說道: “給羅總帶了一些殷墟出品的藝術品,說白了就是官方仿制的青銅器,適合擺在家里的那種。” 周若海拎著行李說道: “了解,去年夏天我和老大去殷州看桐桐,在殷墟轉了一圈,根據老大那淺薄的歷史知識來看,展柜里擺的,跟紀念品商店里賣的,都是一模一樣的品質……整個殷墟博物館,真文物寥寥無幾,大多都是仿品。” 頓了一下他又說道: “過去我總想學《瘋狂的石頭》,弄個假文物偷偷把真文物換掉,后來了解多了才發現,展柜里的東西也不一定真,這玩意兒就是看個熱鬧,想要瞅那些稀罕物件兒,得跟著專家去看那些不公開的。” 雖然周若海沒有學歷史和考古專業,但畢竟耳濡目染,對圈子里很多規則都比較清楚。 李裕跟著他向停車場的方向走去: “殷墟那邊真家伙少,一來是擔心光照和氧化對文物造成傷害,二來是上級博物館借走的文物太多,到現在都沒有歸還的意思。” 國博就不說了,名聲在外,很多省份的鎮館之寶都被國博強行借走,孤零零的扔在展柜的一角,或者干脆跟一堆文物擺在一起,完全沒有顯示出文物該有的地位。 國博挑剩下的文物,又被省博、市博和一些商代博物館挑挑揀揀的借了去,雖然殷墟挖出來的文物不少,但也經不起這么借啊。 來到停車場,李裕見到了周若海的座駕——一臺十幾年前的老款捷豹X358。 李裕看著這臺車那優美的線條說道: “哥,你這品味不一般啊。” 周若海哈哈一笑: “是吧?終于有人懂我了,你可不知道,當我把這臺車淘弄回來,全家人那嫌棄的眼神,咱家人也就你理解我……打上初中那會兒起,我就特喜歡老款捷豹這線條,不過內飾差點意思,我改了一下。” 李裕看著跑車卡鉗和輪轂,以及車內的一體式中控屏,覺得何止內飾改了,估計整臺車,也就車殼子是原裝的。 坐進車里,周若海拿起一臺平板電腦打開,將相冊打開遞給了李裕: “這是我最近畫的,為了畫出神韻,前些天我還去林記采風了,剛開始林旭不太同意,那只貓也不配合,但一聽說你讓做的,林旭立馬給了我一張會員卡,貓貓也變得懂事很多……第一次遇到這么乖的貓,簡直就是我的夢中情貓。” 李裕:“……” 你要知道墩墩的能力,估計會更喜歡它。 世界破破爛爛,全靠小貓貓縫縫補補。 他翻看著周若海畫的墩墩,該說不說,這位大舅哥還真是有點藝術細菌在身上的,筆下的墩墩肥肥壯壯,憨態可掬中還帶著幾分乖巧,讓人看了忍不住就想抱在懷里挼幾下。 這些畫一共六張,包括墩墩睡覺、墩墩喝水、墩墩玩球、墩墩吃飯等,內容是很豐富的,但對于墩墩幸運這個特性,還是沒有展現出來。 李裕斟酌一下語言,對周若海說道: “哥,你能不能再加一個墩墩執掌好運那種形式的圖片?就是假設墩墩是只好運貓,拜了就能交好運那種,你覺得該怎么表達?” 這話還真問住周若海: “咦?這個思路不錯,等我回去就琢磨一下,先去爺爺奶奶家吧,林旭已經替你約了羅總,中午一起在林記吃飯。” “好!” 兩人開車左拐右拐,走走停停,總算來到了周家的四合院。 李裕提著昨天收來的各種山珍,和周若海一起走進四合院中,見到了正忙著培植花草的周永年和周家老太太。 見到李裕,老太太趕緊放下鏟子去泡茶,嘴里還埋怨周若海不懂事,不知道提前打個電話。 周若海明顯是很受寵,攙扶著老太太說好聽話,把老太太哄得笑逐顏開的。 周永年洗洗手,從公文包中掏出幾張參觀券遞給了李裕: “今天開始,國博開始展示匈奴金刀了,你要有時間,可以去參觀一下。” 李裕問道: “拿這個券就不用預約了嗎?” “不用,要不是擔心給你帶來麻煩,就讓你大伯帶著你進去了,走內部通道,不需要從外面排隊了。” 李裕看了看,參觀券上印著匈奴金刀的照片,另一面是金刀的介紹,來源寫得很模糊,只說來自海外。 清末民國時期,流落到國外的文物何止千萬,現在有神秘買主送來,倒也正常。 李裕把參觀券放進包里,將那些收來的山珍拿了出來,還簡單說了一下做法。 周永年聽完,笑著說道: “最近喝了你給的那些酒,身體明顯強壯了,過去走一會兒就喘,現在我跟你奶奶每天散步一兩個小時,根本沒問題。” “您要喜歡喝,我那多著呢,啥時候不夠了提前說,我再送一些過來。” 鞏州三妖尸體泡的酒還沒用完,現在又多了虎先鋒的尸體,同樣也可以用來泡酒,一次至少能泡上萬噸。 這么多藥酒,自然可以敞開了供應家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