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孟起賢侄,如今太史子義或許還在遼東避難,你真打算去黃縣找他嗎?” 離開劇縣沒多久,孔融這個書生的熱情勁兒就有點退卻了,覺得這么大老遠跑一趟,還見不到本主,多少有些不劃算。 馬超笑著說道: “既然太史慈有仇家,那我更得去看看了,若是有機會,就將他的仇家全都繩之以法……文舉公,等我等回來,你的調令應該就會下來,不如趁著這個時間,多走一走看一看,畢竟圣子殿下可是說過,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孔融一聽這話,高興得從懷中摸出一小瓶牛二,擰開瓶蓋喝了一小口: “就沖此言,當浮一大白,雖然未曾得見,但以我的猜想,圣子殿下必定是個與我一樣志趣高潔的讀書人。” 馬超:“……” 溫侯覺得圣子殿下是個義氣當先的好漢子,文和先生認為圣子殿下是個謀后而定的戰略家,奉孝先生覺得圣子殿下是個處處留情的浪蕩子,如今孔文舉居然覺得圣子殿下是個書生……你們可真是盲人摸象??! 他笑著說道: “圣子殿下貴為神仙,你想他是什么樣,他便是什么樣……此次去黃縣,我還想看看那邊的路……圣子殿下交代我們,要盡快修一條通往海邊的路,為日后修建碼頭出海做準備……推行王化要雨露均沾,某些劣等民族,需要提前抹去?!? 孔融這會兒還沉浸在行萬里路的情緒中: “某正好想去海邊,體會一下溫侯那首《觀滄海》的豪情呢……孟起賢侄,帶的酒多嗎?屆時若無美酒,我可會遺憾終身的?!? 馬超笑著說道: “文舉公放心,就算沒酒,我也能向神仙祈禱,討來仙釀,讓你一醉方休!” 關于孔融的任職,劉協前兩天就請教過李裕,到底放在朝廷中當官,還是調到長安大學任職。 李裕覺得這倆地方都不適合孔融,這家伙就是典型的憤青,整天不是喝大酒就是挖空心思嘲諷篡權奪位的曹魏集團。 曹操之所以憋著勁兒想要弄死他,也是因為孔融的嘴巴實在太臭,而且每次都能說到點子上,讓阿瞞破防。 比如嘲諷曹丕霸占甄宓的那句“以今度之,想當然耳”,真是把阿瞞氣得吐血三升。 從這個時候開始,阿瞞就讓人偷偷收集孔融的話,凡是過分的全部記錄下來,不過分的就記錄一部分。 比如那個著名的父母無恩論,本來是嘲諷曹操食君祿卻不知道感恩、反而生出了不臣之心,結果卻被傳成孔融對父母沒有一點感恩。 他要真是這種觀點,就漢朝那個社會風氣,根本輪不到曹操出手,就已經被百姓生撕了。 大漢以孝治天下,搞得所有人都拼命的卷孝心,這個時候有名流開誠布公的唱反調,不知道有多少人磨刀霍霍用他當墊腳石搏名聲呢。 對于孔融這種憤青,李裕早就想好了去處,那就是當長安日報的總編輯。 有了報紙這個媒介,孔融不僅可以針砭時政,同時還能奉旨罵世家,罵那些享用民脂民膏的帝國蛀蟲,罵無能的將領,罵不懂禮法的外國使臣。 總而言之,就是給他一個發聲的機會。 孔融把瓶酒塞進懷里,打馬向前,跟馬超并排: “賢侄,我看你給的資料上說,后世的書生一個個變得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對騎射更是一竅不通,可有這回事?” “對,自打宋朝開始,文武徹底分家,武將淪為泥腿子,想升遷只能當文臣的狗腿子,所謂的君子六藝,徹底被拋棄了,社會風氣趨于保守,尤其是明清時期,裹小腳、八股文、文字獄,全都是那兩個時期搞出來的?!? 孔融撫須問道: “我孔氏扮演的什么角色?” 馬超笑得很勉強: “不太光彩,尤其是明末的異族打進關內,曲阜孔氏帶頭喜迎王師?!? 孔融聽得一臉怒氣,最終卻也只得長嘆一聲: “此次去長安,我要當面叩拜陛下,請求收回孔氏一族的優待,孔氏與百家姓中其他姓氏沒什么區別,無須神話,也不能神話。” 馬超有些意外: “你不要衍圣公的稱號了?” “此等無用稱號,還不如多賞我兩瓶美酒呢?!? 自打罵了袁紹和宗族之后,孔融覺得過去活得太渾渾噩噩了,他想再換個活法。 假如一個家族成了華夏發展的阻礙,那就應該取締。 趁著現在孔氏還沒被奉到神龕上,一切還來得及,讓孔氏變成和趙錢孫李一樣的姓氏,這反而符合先祖孔夫子的主張。 兩人一邊聊一邊向前趕路,劇縣方向,徐榮的先頭部隊已經開始接管那些投降的黃巾軍了,而當時號召大家投降的周倉,則是被任命為撫虜校尉,負責黃巾軍的安撫工作。 隋唐世界,換上一身白衣的長孫無垢被云霄帶著來到流民營地,開始給大家看病、并發放一些吃的。 云霄給了長孫無垢一個盛饅頭的竹簍,一口裝滿酸辣疙瘩湯的湯桶。 長孫無垢拿著湯勺,一人一碗湯,兩個饅頭。 每當竹簍和湯桶快見底時,就會自動生出饅頭和酸辣疙瘩湯,讓長孫無垢覺得很神奇。 云霄治好一個肺病患者,笑著對她說道: “我做了幾萬個饅頭和上百噸酸辣疙瘩湯,你可以隨便給大家發,等這里的百姓發放完畢,咱們再換個地方。” “遵命!” 長孫無垢乖乖巧巧的,雖然才十歲,卻是個標準的美人胚子。 云霄說道: “等太原郡境內的流民被接收,我帶你和世民去媧皇宮一趟?!? 長孫無垢臉上一喜,不過隨即又恢復了矜持的模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