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長安城內,眾人正在送別諸葛亮。 為了加快平定三國世界的步伐,諸葛亮決定前往兗州,跟隨宇文成都的大軍一起行動。 有管理員在,大軍可以隨時從現實世界調來物資,還能第一時間跟賈詡通報戰況,便于賈詡進行戰略戰術方面的調整。 黃承彥有些放心不下: “軍中艱苦,孔明你真考慮好了?” 負責護送諸葛的成廉笑著說道: “孔明隨時能去現實世界,甚至一天三頓飯去現實世界吃,軍中無論怎么苦,都苦不到他的,還請承彥公放心。” 黃承彥原本還想勸兩句,一聽這話,只得任由好女婿去了。 女媧娘娘的寶貝孫子,還能隨時去現實世界,本身又極為聰明,這樣的人確實不用太擔心。 郭嘉攛掇道: “老黃你這么惦記孔明,要不你隨軍當軍師算了,反正你們黃氏族人出仕的不少,回頭打到荊州,再來個衣錦還鄉,豈不美哉?” 黃承彥搖了搖頭: “還是算了,我在長安教書挺好的。” 郭嘉一聽,用肩膀撞了一下老黃: “全國都要解放了,還恪守你那不出仕的準則嗎?” 黃承彥跟司馬徽龐德公曾有言,只讀圣賢書,不聞窗外事,不管什么勢力,他們都不出仕,不站隊,安心做學問。 現在郭嘉舊事重提,讓黃承彥哭笑不得: “自打來到長安,那個準則早就被我們幾個拋到了九霄云外,我之所以不隨軍,是心腸太軟,見不得生生死死,所以干脆遠離這些事。” 老黃是《三國演義》中的老好人,夷陵之戰后,陸遜曾率領大軍追擊劉備的殘兵敗將,結果誤入諸葛亮十幾年前布下的八陣圖中,大軍左轉右轉出不來,眼看就會困死在陣中。 黃承彥不忍造成太多殺孽,把陸遜從陣中帶了出來。 東吳大軍雖然沒有折損什么人馬,但再也不敢追擊了,馬不停蹄的撤軍返程。 當然了,老黃這么做,也不全是老好人心態發作,是因為他清楚,陸遜的大軍一死,勢必會折損諸葛亮的陽壽。 折壽是《三國演義》中出現很多次的名詞,比如諸葛亮征討南蠻時,曾用火攻術殺了南蠻的藤甲兵,斷言自己必折陽壽。 他很早就看出了藤甲兵的弱點,卻遲遲沒下令放火,就是這個原因。 不過折損不到自己壽命時,比如赤壁之戰需要東風,諸葛亮麻溜的就借了,最終折了大嘟嘟周瑜的壽命。 老黃的話音剛落,郭嘉就話鋒一轉: “整個大漢如今已經統一了度量衡,接下來就要統一教材,統一印刷字體,嘗試著辦報紙,增加宣傳的媒介……老黃你不愿意上前線,那能不能把這事兒擔起來,當《長安旬報》的主編。” 現在紙張生產有限,日報不合適,月報又太慢,所以就改成了十天一期的旬報,一個月三期,頻率不高不低,可以接受。 黃承彥除了教課,平時還真挺閑的,一聽這話就來了興趣: “總編需要做什么?每一篇稿子都要親自寫嗎?” 郭嘉擺了擺手: “總編下面有若干主編,每個主編負責一個版塊,包括但不限于政令解讀、民生百科、生活常識、經貿發展、時政要聞等等,這個回頭咱們再溝通,今日先送孔明……孔明,楊修的衣服全捎過去了,你見到先生記得說一聲。” 諸葛亮翻身上了一匹相對低矮一些的草原馬: “我到潼關借宿時,會告訴先生的。” 孫發財本來想把自己的車借給成廉,讓諸葛亮一路坐車去,但諸葛亮想鍛煉一下自己,增強體魄,不想后半輩子跟四輪車為伴了。 成廉抬手看了看自己的戰術手表,沖不遠處站著的一個八九歲的孩童說道: “陸遜,如今你已是宮中伴讀,跟馬鐵諸葛均他們好好學習,要是有人欺負你,就告訴陛下,或者找你孫發財叔叔,他會給你撐腰的。” 陸遜恭敬的行了一禮: “多謝成祭酒告知,小子明白了。” 上次去江東,成廉成功將陸遜帶回了長安,他本想將陸康的幼子陸績也帶到長安,奈何陸遜這位從父今年剛滿三歲,得跟在父母身邊。 嗯,跟荀攸荀彧一樣,陸遜和陸績同樣是叔小侄大的組合。 歷史上,陸遜的本名叫陸議,直到中年以后才改名為陸遜,《魏書》和《蜀書》從頭到尾都稱他為陸議,只有《吳書》是兩個名字。 有人分析陸遜是夷陵之戰結束改的名字,他暗戀孫尚香,本以為打敗劉備能獲得心上人的青睞,結果孫尚香投江了,陸遜就改名紀念,并自嘲贏了戰爭輸了她。 也有分析說是參與了東吳兩宮并立之事,當時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為了爭奪皇位,無所不用其極,陸遜身為上大將軍卷入其中,最終被孫權所記恨,所以被迫改名。 《三國演義》中,陸遜從出場到憂憤而死,只有這一個名字,沒有改名的情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