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準備妥當后,軍醫拿著手術刀,在背瘡正面切了一刀,各種腥臭的膿液頓時涌了出來。 張喜覺得好惡心,想離開,但又忍不住想繼續看。 軍醫用麻布擠壓傷口,把里面的黃色夾雜著血液的膿液擠出來,約有一小碗,開口的地方此時像個嘴巴一樣大張著,華佗還饒有興趣的用虎口的位置比劃了一下。 軍醫用剪刀把傷口剪的大一些,換了一塊麻布,繼續擠壓傷口,很快各種膿血再次涌出,一些甚至還帶著腐壞的結締組織。 軍醫一邊操作一邊對華佗說道: “這些都是里面壞死的肉,需要全部擠出來……這類背瘡大多都是毛囊發炎,要一直擠壓,一直把發炎病變的毛囊擠出來,這才算除根兒。” 他擠了一會兒,換成華佗操作,擠出來的膿血差不多有一小盆,看張喜又是皺眉又是嘆息的。 王家人過意不去,覺得屋子里滿是污穢之物,想請張喜出去,但老張卻紋絲不動,他覺得這玩意兒初看挺惡心的,但看著看著又莫名有些解壓。 很快,傷口中的膿血擠得差不多了,軍醫用鑷子夾著一塊紗布,伸到傷口里面擦拭,看得華佗直呼麻醉藥是個好東西。 他過去幫人清理傷口,也打算這么干過,但還沒掀開,病患就疼得大喊大叫,三四個人都摁不住。 如今根本不用摁,病患自己老老實實趴在床上,甚至還有心情看書。 徹底清理干凈,開始上藥、包扎,軍醫一邊做一邊給華佗介紹: “不管怎么擠,傷口中總會滲漏出新的血液和組織液,所以要預留一個小口做引流,讓傷口中盡量保持干燥,免得感染。” 華佗認真看著,一直到傷口打上繃帶,這才算是完事兒了。 “今天就一直趴著吧,別起身,別用力,盡量讓背部保持放松,不要吃辛辣刺激類食物。” 軍醫吊了一瓶加了消炎藥的鹽水,又開了止疼藥和口服的消炎藥,整個治療過程才算告一段落。 王家人拿出一些金餅道謝,張喜和軍醫自然沒有要。 今天是來刷好感度的,可不是來掙錢的,而且能遇到華佗,金餅什么的已經不重要了。 等打完吊針,軍醫把針頭拔掉,收拾一下,準備走人。 華佗趕緊幫忙,然后挎著自己的藥箱,一步不離的跟著軍醫: “剛剛吊起來的藥水是怎么回事?那個是做什么用的?開的藥是什么啊?為什么沒有湯藥?” 軍醫說道: “主要是消炎止痛,湯藥太慢,還容易造成郁熱,影響傷口愈合,華神醫,你對這種醫學感興趣嗎?” 華佗用力的點了點頭: “太感興趣了,我很早之前就想用刀把病人受傷的部位切開,去除病患,再縫合好傷口……但一直不太敢嘗試,迄今為止,我只給難產險些致死的產婦做過開肚取子之術。” 聽著這個怪異的名字,張喜笑瞇瞇的說道: “或許剖腹產這個稱呼更貼合一些,醫學院也有類似的科目,名叫婦產科,里面專門有剖腹產的流程。” 張喜不斷的提醫學院,把華佗的興趣提到了最高點: “早知朝廷征召我是這等好事,打死也不隱姓埋名了……很多年前,我曾跟張機有過一面之緣,如今他已經成了兩千石的高官,而我還是個行腳醫者。” 張喜笑著說道: “你去了,同樣也是兩千石。” 華佗為難的問道: “我若去了,是不是就沒法給人看病了?” “那倒未必,醫學院附屬醫院正在修建,以后你可以在醫院坐診,讓病人主動上門就行了……而且醫學院一個班幾十個學生,一年能培養幾百甚至上千個醫學人才,這幾人走到大漢各地,不比你一個人看的病人多?” 華佗有些不信: “一個醫者只能帶一兩個徒弟,如何培養數百個?” “等你去了醫學院就知道了,里面的有專業的課程,元化,你可愿去?” 華佗猶豫了幾秒鐘,最終答應道: “去,醫學院那么神奇,不去就太說不過去了……對了張刺史,我在南方游歷時,曾在侯官縣遇到一個天賦頗高的醫者,名叫董奉,可以邀請他一起去嗎?” 張喜一拍大腿: “那就太好了,你們這一去,建安三神醫就全湊齊了。” 集齊三神醫就可以召喚醫圣……不對,醫圣本人如今正在長安當醫學院的院長呢,根本不用召喚。 張喜正美滋滋想著截胡成廉的事兒,華佗問道: “何謂建安三神醫?” 張喜邀請他一起上了刺史府的馬車: “陛下拜神仙為師,得知了未來要發生的事情,正在努力改變,免得未來一場席卷整個大漢的災難發生……你和張機、董奉原本會被尊為神醫,不過現在沒了建安年間,建安三神醫的名號也會改成鳳鳴三神醫。” 華佗聽得迷迷糊糊的,總覺得前一段時間不該去山里采藥,以至于錯過了好多事,仿佛跟整個時代脫節了。 到了刺史府,張喜把華佗迎進去,問起了他家人的情況: “元化,你家眷何在?” “一直在譙縣老家,去長安,能帶家眷嗎?” “最好帶上,到了長安會給你分個院子,你夫人若是愿意,也可以加入到藥房,參與藥品的炮制、晾干等步驟……我大漢如今鼓勵女子參與民事生產,提倡同工同酬,一些崗位上,女性甚至比男性更合適。” 華佗搓了搓手: 第(2/3)頁